杭州著名市井藝術墻遭破壞 公共藝術品該誰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23 08:04:01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水壺缺了把手

從鼓樓走入禦街,58歲的老杭州陳師傅在遊客熙攘的“杭城九墻”面前停下了腳步——這裡曾經的地址是“中山中路36號”,是一個容納了六戶人家的小墻門,他在這裡出生、成長。二三十年前,他和其他老鄰居們陸續搬離了這裡。以前的建築現在雖然已經消失,但關於舊日生活的記憶還在大夥心裏,凝聚在“杭城九墻”的橫斷面裏。

每次路過這裡,陳師傅都喜歡在這九面墻前面慢慢踱步:無名閘口、河坊閣樓、雜院軼事、曾經故園、高宗壁書、陌巷無覓、幾代土墻、石庫門……

可前幾天,陳師傅再次來到這處凝結著少年情懷的藝術墻前,發現了不對勁,藝術墻怎麼被人破壞了?

九面藝術墻,到處是殘缺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南宋禦街,找到了這九面藝術墻。

天氣晴好,遊人來往,“杭城九墻”在週遭景點中聚集了最高的人氣,遊客、市民爭相在這裡拍照留念。最惹人注目是幾對新人,穿上中式服裝在此拍攝婚紗照。最受歡迎的是“雜院軼事”裏那輛老式自行車,拉著自行車把手拍張照,找找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感覺。

“杭城九墻”是九面精心打造的藝術土墻,兩年前,隨著南宋禦街一起亮相。那裏的每一件展示的物什都是從拆遷之前附近的老杭州人家裏覓得,每一件都靜默無聲地講述著普通老杭州的故事,它們倣若當年生活的橫斷面標本,切面準確,紋理清晰,家常氣息鋪面而來。置身此處,不管是遊人還是市民,都可以身臨其境地想像出那一幅鮮活的生活場景。

正像陳師傅所説的那樣,九面藝術墻上,少了不少東西:“無名閘口”這幅作品裏,本來墻上挂著一條粗粗的鐵鏈,還纏繞了好幾圈,不見了,挂在墻上的一隻鐵舵也同樣不見了蹤影;“曾經故園”,一隻煤爐上的老式鋁壺的把手,沒了;“雜院軼事”的損失更加明顯,原本鑲嵌在水泥墻面裏的自行車,車座被人從墻體裏扳了出來,最慘的是皮質座椅被弄掉了,露出了金屬框架;還有“河坊閣樓”的木製樓梯,底部也缺失了一塊……

“這些都是當年蒐集來的老物件,弄壞了再修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補個新的就行的。”正因為曾是這裡的老住戶,並親歷過當年美院創作者尋找素材的經過,陳師傅對這九面墻有著不尋常的感情。

遭遇破壞的藝術墻,不好修

“杭城九墻”不僅喚起了老杭州的記憶,也給外地遊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學院院長楊奇瑞教授是“杭城九墻”的主要創作者,知道自己的作品遭到破壞,楊教授感到很痛心,“之前‘無名閘口’的銅草帽也曾經丟失過一次,我們好不容易做了一個補上去……這次丟了好幾樣東西,修復起來會很困難。”

“杭城九墻”從構思到實現,楊院長花了差不多兩年時間。至今,説起這件藝術創作,楊院長還是非常感慨。“時代發展,有些值得珍惜的東西,還來不及端詳就被拆除了。這些作品裏的每一個元素,都是從正在拆除的老物件、老建築中尋找來的,老自行車、老舊電錶,這些都是我們曾經的時光,我們抓住、蒐集這些被生活拋棄的元素,也是搶救了屬於百姓的生活本身。我們希望通過藝術的視角和觀點來展示或是喚醒人們對過去的回味。”

據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學院辦公室主任岳主任介紹,“杭城九墻”是南宋禦街上的公共藝術精品長廊中的15件作品中的一件;這些公共藝術品如果被破壞,應該由管理方出錢,並通知美院公共藝術系,前來維修。

城市公共藝術品,到底該誰管

“杭城九墻”和其他類似的城市公共藝術品的日常管理和維護,究竟應該由誰來負責?

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讓記者頗為頭痛,記者先後聯繫了多家單位,依然一頭霧水。

中國美院公共藝術學院工作人員表示,這些公共藝術品已經移交給了清河坊歷史街區管委會。

清河坊歷史街區管委會副總指揮徐一東明確表示:“藝術品建成後建委開會,將這些公共藝術品移交給了上城區城管辦。我們平時能做的只有讓保安加強巡邏。”

上城區城管辦工作人員則表示:“我們只是代為管理,只負責日常清潔工作,不可能安排專門的人手來負責管理和維護。”

上城區城管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可以找找城建部門。

但記者先後聯繫了杭州市城市建設前期辦公室和杭州市城市建設發展中心,他們都表示,自己只負責前期的規劃和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