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芽談早期在德國被人私人藏家收藏經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1-05 09:31:31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德國私人藏家收藏的周春芽早期作品15幅將集中上拍佳士得2012年秋拍現場,這批德國私人藏家收藏的作品,有周春芽表現人體形式和精神的深刻而浪漫的手法。此次上拍的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的15幅作品不僅追溯了周春芽早期的風格實驗,而且還展示了將藝術家引領到下一世紀的藝術方向,實屬罕見。將於11月25日在亞洲當代藝術日間拍賣中上拍。

周春芽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獨家回憶了關於此次拍賣作品的來源和當年的創作故事。

周春芽回憶説:“1986年去德國留學,當時在德國還沒有藝術市場,我的畫也賣不掉,當然在中國也沒有藝術市場,三年後準備回國,把這些作品帶回來也沒有什麼意思,所以我就把它們送個了我一個曾經幫助我最多的德國人。其實他後來也不知道我在國內是什麼情況。今年三月份,我去他家,告訴他我現在中國的市場價格還比較高。然後他才去網上搜索,一下發現我的作品很有價值,這才趕緊從家裏把那些作品翻出來,有的都已經破了,沾滿了很多灰塵。他把這些作品都整理後,與佳士得進行聯繫,所以佳士得做了一個小型的專場拍賣。”

在德國生活困難,多虧一位善良的德國人相助

“我在德國的時候,藝術沒有市場,生活也非常困難。”

“當時在我卡塞爾讀書,這位藏家經常帶我去他家。他家在德國農村,帶我去吃飯、看展覽、去德國其他城市,去見識他德國的許多親戚,我對德國普通老百姓的了解也是從他那得來的。”

“我覺得他是很善良的一個人。他當時才五十多歲,我是三十多,現在他快八十了,我也五十多了。那時候他很有精力,經常開著車帶我去看展覽。”

他曾經非常希望我是趙無極

“他知道我是個藝術家,但是他沒想到我在中國這麼有名。其實當時我在中國也已經是小有名氣的年輕藝術家,但那時候外國人對中國人非常陌生,和現在情況完全不同。”

“他不是一個非常大的收藏家,但他喜歡買一些藝術品,他唯一知道的中國藝術家是趙無極。他當時跟我説:‘春芽啊,你要是趙無極就好啦。’

我當時回答他:‘好,我爭取當趙無極。’

他那時候非常深情、非常遺憾地感慨我為什麼不是趙無極,如果我是趙無極就非常好了。我估計他現在有這種體會了,我的畫現在能和趙無極在一起拍。其實他對藝術還是非常了解的。在德國,哪怕普通家庭的人們對藝術也非常了解,很喜歡。”

我很感激他,走後把剩下的作品都送給他了

“在我回國的幾個月之前,他知道我要回國,也知道我非常需要錢。但他也沒有什麼辦法,也沒有太多的錢買我的畫,況且我的畫也沒有市場。但是他説可以幫助我掙錢,讓我去他的親戚家挨家挨戶畫畫。有時候一天可以畫五張素描,包括父親、母親、老人、孩子,一張素描可以賣得三十到五十馬克。如果運氣好,可以畫一張油畫肖像,大約可以賣兩百馬克。”

“我畫了很多天,積累了差不多有幾萬馬克,然後我就帶著這筆錢回到中國發展。雖然這筆錢在現在看來並不多,但在1989年時是非常管用,因為那時一個月工資很低,才幾十塊錢,所以我當時非常感激他。我走後就把剩下的畫都送給他了。”

作品曾被塞在角落裏,落滿了塵灰

“(送給他的作品中)有些是去德國之前帶去的,有些是在德國創作的。那些造型有些變體的是在德國畫的。”

“大部分作品他保存得都非常好。有幾張素描被他隨便塞在了角落裏,佔了很多灰,我就讓他把那些作品都放好,用鏡框裱起來,後來我走後他就把作品重新整理好了。”

標價不貴,希望有更多的人擁有

“我覺得還行,作品標價不是很貴,去買的人也會比較多。如果太貴,去的人就比較少。我覺得便宜一點會更好些,可以讓更多的人擁有我的畫,佳士得這個策略是比較對的。”

“我當時回國也有和其他拍賣公司講,但佳士得動作最快,可能與它是國際化的公司有關係,他們非常有經驗,而且在德國有分公司,一下就能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