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盈利轉向商業空間 伊比利亞的重新轉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17 17:49:26 |
文章來源: hi藝術

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即將引來自己新的歷史使命

眾所週知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是由西班牙華僑商人建立的一家當代藝術中心。從2008年空降798後,一直持續不斷的利用其自身的國際資源優勢與穩定的資金來源,大手筆舉辦多次重要的當代藝術展覽,在行業內的影響也日趨重要。但空間近期流言不斷,《藝術與投資》、《當代藝術與投資》的換名與停刊、空間人員調整引起“伊比利亞即將倒閉”的猜測、作為非盈利空間在上海當代藝博會卻出現在商業畫廊展位。這一系列動作卻足以證明這個位於798核心地帶、佔地面積達到4000平米的藝術中心面臨著結構性調整。

“我們從參加今年的上海當代藝術博覽會的畫廊展區,就基本上明確了空間將從原先的非盈利空間轉向為以盈利和非盈利兩條腿走路”,伊比利亞空間負責人夏季風告訴我們。在夏季風看來,從2008年至今,伊比利亞作為非盈利空間,資金投入量穩定在每年2000萬以上。資金的主要來源一直是西班牙華商建立的基金會。單一的資金來源保證了空間經費的穩定性和品牌建設的長線價值。但也限制了空間在行業資源與社會資源上的合作整合能力。夏季風坦言:“從前年開始,我們就在考慮空間的轉型。成為商業空間是否能繼續拓寬伊比利亞的行業競爭力。我們能看到例如白立方、海伍德等優秀的商業畫廊,他們在推動行業發展上並不比美術館差。同時自身強大的營利能力,也幫助空間能做更多有價值的展覽。”

轉型後的伊比利亞要重新梳理藝術家資源與買家資源。伊比利亞在這幾年的持續投入,本身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所以會選擇曾經合作的一些藝術家進行深度合作,比如劉野、徐累、李津、王音、尹朝陽、向京、雷子人、屠宏濤、李青、高世強、董文勝等,還會增加一些國際上重要的藝術史藝術家,例如安東尼奧洛佩斯、愛德華納蘭霍、克裏斯托巴 托拉爾、丹尼爾裏希特。在照顧商業的同時,也會繼續扶持一些例如金石這樣非商業性質的年輕藝術家。

空間也會進行改造,將原先的影像演播廳改造成展廳,進一步增加更多的展示面積,更加合理的展示作品。因為雜誌的停辦,所以空間不再保留編輯部,也不再保留策展部。精簡後的人員在15個左右。改造完的空間將會在明年三月份召開新聞發佈會。夏季風認為:“現在的架構能更加有效的利用空間自身資源,優化空間的運營能力。也能更有力的保障伊比利亞繼續成為行業的領軍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