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專廠四年蛻變:從罐頭廠到創意藝術工廠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10-17 17:29:29 |
文章來源: 新快報

與普通的創意園不同,紅專廠是開放式的,除了內在的一些內容外,還有一些外在顯見的內容,比如説通過免費開放展館,讓公眾參與進來,從而對文化具有一定的推動性。為了實現展館免費開放,紅專廠管理機構在租金上給予了優惠或補貼。

“紅專廠更像一個文化公園”

當你漫步濃蔭路上,打量著舊廠房裝進了新內容,左手邊是飯菜飄香的茶餐廳,右手邊卻是藝術味濃的作品展,一邊是藝術,一邊是生活,置身其中,藝術和生活不經意間早已融合在一起。

“紅專廠更像一個文化公園。”廣州畫院院長方土一語中的,“市民來到紅專廠,可能是看了一場展覽,順便吃了一頓飯;或者是就為了吃一頓飯,而順便看了一場展覽。生活和藝術無縫結合在一起,市民在享受藝術熏陶的同時,還沒丟失生活的樂趣。”

2008年,方土以雙重身份與紅專廠結緣。紅專廠前身廣東罐頭廠響應政府“退二進三”政策,搬離廣州市區。“當時作為廣州市人大代表,我向政府提議把紅專廠保留下來,不要拆掉。”在紅專廠E3館二樓,是方土的“另一個家”,集畫室、展廳和休息間于一體,構成一個無拘無束的藝術空間。

為什麼選擇舊廠房做工作室?方土直言道:“舊廠房可以喚起一種緬懷之情,可以喚起很多想像。舊廠房和城市的發展形成一個鮮明的比較,這裡有一種我們所説的溯源。老工廠的保留是很有價值的,藝術的粗獷和廠房的這種架構也相當吻合。”

公眾免費看展是一大貢獻

日光斜斜地印在紅磚墻上,一抹晶瑩製造出光影的想像空間,幾名時裝模特站在鐵幕畫廊前的空地擺著POSE,攝影師的鏡頭閃個不停。實際上,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會在紅專廠上演,“在紅專廠,轉角都能遇見驚喜。”有網友這樣評價道。

移步向前,命名為“零鏡”的著名詩人北島的攝影展也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走進展廳,偌大的空間,都為攝影作品讓路,巧具匠心的光影設計,帶給觀者幾分驚喜。再往裏走,藝術展一個接一個,觀者總能找到駐足的理由。“紅專廠所有的展出有一個共同點:免費。”紅專廠廠長黃麗詩説,“在紅專廠,公眾能免費看各種展覽,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社會的一大貢獻。”黃麗詩接著告訴記者,“與普通的創意園不同,紅專廠是開放式的,除了內在的一些內容外,還有一些外在顯見的內容,比如説通過免費開放展館,讓公眾參與進來,從而對文化具有一定的推動性。為了實現展館免費開放,紅專廠管理機構在租金上給予了優惠或補貼。”

讓更多人觸摸藝術脈搏

1956年,當時亞洲最大的罐頭廠——廣東罐頭廠成立,是蘇聯援助新中國最大的輕工業項目之一,舊廠區內最早的廠房是清一色的蘇式建築。這就是今天紅專廠的前身。為了響應政府“退二進三”的政策,鷹金錢罐頭廠搬離廣州市區,但園區的歷史老建築得以保存下來。鷹金錢罐頭帶著時代的種種記憶和印象走進歷史,而紅專廠則煥發起紅磚結構廠房的活力,既保留了城市的記憶,又實現了現代藝術文化交流活動與市民生活的互動,創造一個藝術、人文、時尚、休閒的新都市空間。

“2008年底,我們接到了鷹金錢罐頭廠新辦公室的設計訂單。”第一家進駐紅專廠,並領銜策劃改造的企業——廣州集美組室內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的總設計師張寧向新快報記者介紹説,那時候鷹金錢罐頭廠已經整體搬遷至從化,而集美組當時接到的是其新廠區辦公室的設計訂單,一次偶然的機會,集美組來舊廠區參觀,“後來公司上下都對廠區舊址的情況非常滿意,決定在這裡大幹一場”。

集美組新進駐紅專廠之後,開始大展拳腳。據介紹,初期投入了三百多萬,“算是比較省的,因為佔地面積比較大”。集美組選擇了現在所處的位於紅專廠西南隅7000多平方米的廠房,其中5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區和1000多平方米的展廳,並從原來100多員工,擴展到230多人的規模,張寧説,“這一算,來這兒已經有三年了”。

提供一個生活化藝術空間

紅專廠內老舊破敗的磚瓦房,改造後變成了時尚的Loft(由舊工廠或舊倉庫改造而成,少有內墻隔斷的高挑開敞空間),早就被淘汰了的機器刷一層漆就化身成雕塑,隨處可見的榕樹在紅專廠裏也變成“不是一般的綠”。種種都説明紅專廠作為藝術的載體,提供了藝術能發光發亮的平臺。張寧認為,廣東的藝術文化因為缺乏交流,人的心態容易“由枯燥走向浮躁”,所以水準一直不高。紅專廠的出現,提供了一個生活化藝術的空間,可以讓更多人很簡單很直接的觸摸到文化藝術的脈搏,增加藝術家之間的交流,也增加藝術與市民之間的交流,“因為市民觀眾有審美的需要,而藝術也需要觀眾,需要認同”。所以説,紅專廠與藝術文化之間,肯定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而紅專廠這種藝術再生,要用改造的老舊廠房的模式,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成本”。張寧介紹説,這種改造式Loft之所以在國外非常風靡,現在又在國內推廣,主要還是因為藝術和商業之間很難做到平衡,導致藝術家不能回避壓縮成本的必要環節。

“太商業化的地方,顯然沒有讓設計師完全發揮自己的空間,而太偏僻太孤陋的地方,那麼很難做到最基本的收入。”張寧説,在紅專廠就是比較合適地方,兩者把握得比較合理,既是不遠離核心區的地方,交通配套設施還是比較完善,而生活化創意園又能吸引足夠多的市民和遊客前來。

“評説”紅專廠

◎劉驍純(著名藝術理論家)

我認為紅專廠與798最大的不同,就是它設計的成分佔比重較大,園區裏設計公司佔主體,因此與生活有關的設計就相應多一些。這和798以純藝術佔主體是不同的。紅專廠的定位從一開始就比較清晰,可以繼續沿著這條主線發展。因為,設計本身與人們密切相關,它跟純藝術、純實驗不一樣。設計既有純實驗的東西,又能跟生活結合,我想這是它的特色吧!也是前景所在。

◎洪立焜(Ulrich Hunn,瑞士駐廣州總領事)

我和夫人經常來紅專廠。還在這裡辦過展覽。我們很享受這裡,因為它一直在改變。每次來都有新的變化:新的展廳、新的小餐廳、新的小店舖。所以來這裡真的讓人非常愉快。這裡有很好的藝術氛圍,與廣州的大環境不同。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朋友和藝術家,還可以通過參觀展覽,發現中國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