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藝術家"尋夢"宋莊 宋莊成為文化矽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9-27 18:18:19 |
文章來源: 新京報

楊振文正在介紹雅文畫廊裏銷售的油畫作品

2010年的宋莊藝術節開始出現大量行為藝術表演

小堡文化廣場是宋莊的地標

2010年9月10日,第六屆宋莊文化藝術節上,李營的作品《狀態》

1994年,宋莊還是沙田貧瘠的北京郊區農村。

那一年開始,中國著名的當代藝術家方力鈞、劉煒、岳敏君等人決定來這裡買房,作為自己的生活創作棲息之地。自此,這片莊稼地開始了新的變化,逐漸形成以小堡村為核心、分佈在大興莊、辛店村、喇嘛莊、任莊、白廟村、北寺村、疃裏等十幾個村的藝術家群落。

10年裏,宋莊除聚集了全國最多的藝術家,還擁有著畫廊、民營美術館以及其他藝術生態環節。這裡就像一個藝術的理想樂園,吸引著全國甚至世界的藝術愛好者。

現今,居住在宋莊的5000余位藝術家絕大多數來自外地。對他們來説,背井離鄉,來宋莊只是為了尋夢,尋找藝術之夢,而定位為中國文化矽谷的宋莊,已為他們搭建好了圓夢的舞臺。

9月15日,北京初秋的黃昏,宋莊小堡村裝飾一新,“小堡文化廣場”幾個大字在夕陽中格外耀眼。環島處矗立了一座方力鈞的雕塑——七層玲瓏寶塔,草根金頂,高20米,底座直徑15米,它是宋莊的地標建築之一。

“新鮮大棗,10元一斤”,街邊一位大叔操外地口音吆喝著,見嫌貴,立馬説:“不貴啊,剛才方力鈞還買了30多塊錢的呢!”

方力鈞是宋莊的符號,其代表的當代藝術家們,正是宋莊“價值”的創造者,他們的成功也是吸引全國藝術青年來此圓夢的“招牌”。

1993-2003

“吃飯也是藝術藝術也是吃飯”

“小堡文化廣場”旁,雅文畫廊“外貌”低調,但熟悉宋莊的人都知道,它其實是宋莊最大的私人畫廊。

楊振文,“雅文”的老闆,43歲,廣東茂名人,中等身材。與一般的藝術家不同,他的言談中,透露出一股精明與謹慎。

1993年底,初到北京的楊振文並沒有想來宋莊發展。在他眼裏,那時的宋莊儘管入住了最早一批藝術家,但還沒有形成氣場,交通也不方便。楊振文選擇了在北京城區畫商品畫,“先站住腳再説”。

此後10年,宋莊的變化並不大。

藝術家金銳記得,2002年到宋莊,“那會還是半土路,路邊長滿了玉米。”方力鈞接待了他,把他帶到當時宋莊最好的畫廊,也是最好的飯館——前哨畫廊。前哨畫廊有句名言:吃飯也是藝術,藝術也是吃飯。

那時,很多入住宋莊的藝術家懷揣“藝術夢”,為“吃飯”拼搏著。

2005-2006

“來宋莊覺得離藝術夢想近了”

在楊振文看來,宋莊的明顯轉變始於2005年,宋莊第一屆藝術節。

藝術節由政府推動,這讓楊振文嗅出了當地政府對藝術的重視。而同年成立的宋莊促進會,也使這點得到了印證。宋莊藝術促進會會長洪峰回憶:“我們成立的前提是2005年以前宋莊聚集了很多著名藝術家,包括栗憲庭、方力鈞、黃永玉。”洪峰説,當時宋莊鎮政府看到這種情況,便走訪了很多藝術家,盤點藝術資源。

2005年9月15日,由政府支援的宋莊藝術促進會成立。

同年10月,宋莊藝術節誕生。洪峰清楚記得,“首屆宋莊藝術節,我們都沒有場館,就在小堡村一條土路上辦了一個展覽,有繪畫,有雕塑。”但此後,宋莊藝術節逐漸成為一大文化品牌項目。

首屆藝術節結束幾個月後,2006年初,楊振文從城區搬到宋莊,開了雅文工作室,主營臨摹商品畫,兼營自己的原創繪畫。“租了一個院子,三四百平米,年租金幾千元。商品畫每幅三五百,原創畫作貴一點,三五千。”

此時的楊振文,靠賣畫已經足以維持生計,而宋莊的環境也讓他覺得自由了很多,以前在城裏租樓房畫畫,油畫的味道總讓鄰居不滿。“來宋莊以後覺得離藝術夢想更近了”。

2009-2011

“藝術家是光頭村民留起長髮”

“留著長髮、白天睡覺、晚上幹活”,這曾是宋莊村民眼中藝術家的“標準相”。

楊振文也是這種標準的藝術家范兒,頭髮最長的時候,曾經在超市裏,被人從背後錯稱為“阿姨”。

進軍宋莊後,他覺得創作自由了,不過,困惑隨之而來——原創作品沒有更大的展示和交易平臺。

“我們是來宋莊追夢的,開畫廊能展示作品,也能團結更多的藝術家。”2009年,楊振文在宋莊開了間小小的畫廊,起名“雅文油畫夢工廠”,地點選在了宋莊小堡文化廣場上靠邊的商鋪,面積400平米。

“夢工廠”開張,楊振文沒請多少人,畫廊的人氣是一點點旺起來的,“低檔、中檔、高檔藝術品都有,讓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藝術。”

近兩年,畫廊開始“擴張”。用楊振文的生意經來解釋,冒小風險,只有小機會;冒大風險,卻是大機會。

2011年5月,聽説小堡文化廣場上宋莊藝術家群落接待中心租約到期,即將搬走,楊振文便想“拿下”這一文化廣場、甚至整個小堡村最中心的商鋪。憑藉前兩年的積蓄,楊振文最終以2009年三倍左右的租金成交,“夢工廠”升級成“雅文畫廊”。

如今,在小堡文化廣場上,“雅文畫廊”十分顯眼,招牌紅底白字,一層兩個入口,走進去別有洞天。從一層兩個大展廳到二樓整層,面積超過2000平米,整個畫廊經營的藝術品總數超過3000幅,標價從幾百元到幾十萬不等。

“現在,藝術家多是光頭,倒是村民們留起了長髮。”楊振文説,自己還留長髮其實就為貼個標簽,“畢竟對於普通顧客來説,只要進畫廊看到我這‘行頭’,就知道我是搞藝術的。”

2012-未來

“回饋宋莊,為這裡添點色彩”

下午是一天中畫廊經營的黃金時段。一對中年夫婦在原創藝術展廳裏看到標價最低上萬元的作品,有點發憷,最終,二人在這裡花1000元買下心儀的油畫,用來裝飾新家。

楊振文説,畫廊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出30多幅作品,高價低價都有,顧客各取所需,就像超級市場一樣。

據洪峰介紹,現在宋莊經營類的藝術機構已達130多家,競爭不言而喻,正是“藝術超市”這一獨特的理念,幫助楊振文的“雅文畫廊”脫穎而出。

如今,楊振文每天早上開一個多小時車,從燕郊的家趕到畫廊,9點準時開門,一年工作365天,一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佈置展廳、聯繫作品、與客戶聊畫、與藝術家談藝術,晚上回到家,還要忍不住拿起畫筆。

楊振文總是對人説,作為來宋莊尋夢的外地藝術青年,得時刻提醒自己,只有拼命往前拱才行。

除了楊振文,畫廊還有9名員工,大多來自他的家鄉廣東茂名,他們在宋莊也都工作了5年以上。而楊振文的妻子現在是銷售經理,他們的小女兒11歲,留著馬尾辮,平時在燕郊上小學,週末來畫廊幫忙。楊振文説,小女兒畫畫在班上一直是最好的。

落了地,也生了根。“當代藝術教父”栗憲庭曾把第五屆宋莊藝術節主題展定名為“群落!群落!”是想告訴全世界宋莊的吸引力所在。這一點,不經意間在楊振文一家身上都實現了。

2011年9月,外地人楊振文加入北京油畫學會,學會會員部就設在雅文畫廊內。“我是一個非著名畫家,一直與色彩打交道,宋莊的發展給了我機會,我也希望自己能回饋宋莊,為這裡添一點色彩”。

我這十年

王立則宋莊白廟村藝術家

有自由精神少條條框框

我以前是西安美院的老師,之後做了法制宣傳工作。後來我提前十年退休,希望能重新做藝術。

2003年我來到這裡,回歸藝術。當時宋莊是國內當代藝術家聚集地,而對我來説,從體制內到自由藝術家,來宋莊是一種慎重的選擇。

到宋莊後,我覺得這裡學術自由氛圍很好,有一種自由的精神,也少了條條框框。

從2003年到現在,宋莊變化非常大。我記得2003年我剛到時,這裡的藝術家也就四五百人,但現在有5000人甚至更多。同時,宋莊藝術區對當地經濟的推動也很大。我聽説當地村民的收入漲了不少,2003年小堡村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三五千元,去年每人平均年收入是一萬五,這最能説明宋莊十年來的發展。

我個人也受益於宋莊的發展。之前辦展覽硬體限制很大,但這十年裏,當地政府支援藝術發展,拓展了交易平臺、展覽平臺,讓我們能踏實地賣點畫。而對於藝術家個人而言,現在能做的便是搞好自己的創作。

讀這十年

顧振清策展人,藝術理論家

“天時地利”與挑戰並存

依託如今的藝術群落,宋莊要成為文化矽谷很有希望,畢竟有了天時地利人和,但也存在著挑戰。

天時是目前政府在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地利是其離北京城區很近;人和,是聚集了眾多藝術家。但“人和”也存在人才戰略方面的挑戰。宋莊現在更多的是藝術家散兵遊勇、單槍匹馬地闖,但要成為文化矽谷,必須考慮到先進生産力如何帶動産值的問題,必須進駐藝術行政管理、藝術經營機構,這樣才能形成發展合力。類似美國SOHO(世界著名的藝術區),是因為有藝術行政管理、藝術經營機構等大量機構的存在,才帶來了藝術與經濟上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