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收藏看鑒定?還是聽鑒定?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22 09:29:53 |
文章來源: 東方網

明 董其昌

傳統的古代書畫真偽鑒定,一直沿襲書畫鑒定專家目測鑒定法,並借鑒《石渠寶笈》等傳統書畫著錄,研究書畫作者各個時期的書畫風格、筆墨特徵、印章特色、紙絹年份等,經綜合分析後最終得出真偽鑒定意見。

如用科學測試法只能測試紙、絹的年份。假如紙絹是宋元的書畫經研究卻是明清書畫家的真跡,説明後人用前人留的紙絹作畫。也就是説科學測試法對古代書畫真偽鑒定只能起到輔助、參考作用,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書畫鑒定專家的目測鑒定法。

宋元以前流傳在文博界、收藏界的書畫作品,幾乎都是傳世藏品。新世紀前後,通過葬墓考古挖掘,新發現新出土的宋元名畫在拍賣市場流通幾乎沒有可能。因為在自然乾燥環境中,絹只能保存800年,紙只能保存1000年。再説,如在潮濕的宋元以前的墓葬裏,原陪葬的書畫早已腐爛成泥、成灰了。

所以,新世紀後的收藏人假如想收藏新出土的書畫已少有可能,而傳世的超一流名家書畫,因大多已編入《石渠寶笈》等歷代收藏專著,並被當代書畫鑒定專家過眼且大多已入藏各級博物館,在民間突然驚現一張傳世的超一流名家書畫的機會幾乎沒有可能,除非是海外回流品出現在當代大拍會上,但同樣充滿爭議。例如,2010年6月,中國保利藝術品拍賣會上以4.3億元人民幣成交的宋四家之一黃庭堅的《砥柱銘》,中國有不少民間書畫鑒定家亦認為其是明代倣品。

而如想收藏曆代一流二流名家的書畫,由於書畫收藏者本身沒有同類藏品可用“標形學”來做比較,所以,最終鑒定意見仍要聽文博專家的。而歷代三四流書畫家的作品,缺乏真正的收藏價值。相對最保險的是收藏當代在世名家的書畫,在攜款去書畫名家府上求字求畫時,再拍攝一張“書畫家與作品與收藏人”三和一之合影,會提高藏品的附加值,並加倍證實藏品的真實性。但又有幾個人能隨意出入書畫名流的府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