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因災受損文物修復工作啟動 經濟損失超8億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16 19:25:4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宛平城城墻出現滲水,至今仍能看到水跡。

昨天,北京市文物局通報,7·21特大暴雨造成全市160處不可移動文物遭受不同程度損失,經濟損失初步統計超過8億元。經過緊張工作,日前全市災後文物修復計劃編制已完成,災後修復工作全面啟動。據了解,市文物部門結合本市文物修繕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修繕計劃,已經完成77個區縣項目立項審核工作,為儘快啟動文物保護修復工程、實施災後文物重建計劃做好準備。

據了解,災情發生後,市文物局成立的“文物搶險工作隊”,由北京市文物局責任處室、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北京市文物工程品質監督站和相關單位組成,在災區協助房山區等地做好受損文物的調查、搶險、加固、維修等工作。

局屬單位配備了抽水機、應急燈、雨衣、雨靴等第一批防汛應急物資器材,大葆臺、白塔寺、智化寺、孔廟及國子監等重點文物單位的低窪區域,增購了沙袋和排水器材,採取了有針對性的防範措施。地處山區的文物保護單位,採取了加固墻體、防漏、防堵等措施,為應對未來災害天氣做好充分準備。

另外,每天有專人負責整理區縣文物受損情況和排險工作資訊,向有關部門報告。針對連日陰雨,文物部門專項佈置了密雲等泥石流多發區白馬關、西城子城堡等文物險情防範工作。

目前,部分受災的文保單位已經對外開放,但包括週口店北京人遺址內,六大化石地點中,鴿子堂、頂蓋堆積、新洞暫停開放。

目前,各文保單位均已會同文保專家進行了現場評估研判,並制定了相應的搶修方案。

□記者探訪

7月21日特大暴雨,致北京多處文物受到不同程度損壞。本報記者前日兵分三路,實地探訪雨後受災較為嚴重的六處文物景點。總體上,目前文物災後摸底排查已基本完成,應急搶修、保護性修繕等工作正在陸續展開。

■週口店遺址

專家明日將“進洞”勘察一週

昨天,週口店遺址山頂洞一側上方,仍可見坍塌的土石。不遠處的猿人洞、第三地點及頂蓋堆積點四處被封閉。

猿人洞內滿地枝丫,工作人員正在清理。“這些植被對山洞結構有影響”,週口店遺址博物館遺産辦公室主任李儼説,暴雨後他們請來專家評估受損情況,明日起將進洞進行為期一週的勘察。

據了解,暴雨進洞後,幾乎全部直接滲透,石灰岩地質的裂隙容易被溶蝕,內部結構、地下結構是否已被破壞等問題都是勘察重點。

李儼説,週口店遺址的本體、化石標本等“核心部分”,基本未受暴雨影響,但周邊山坡雨後重量加大,本身強度不高,出現局部脫落,另有基礎設施、安防設施等不同程度損壞。

即將開始的勘察,將直接關係下一步災後搶險保護方案的制定。李儼説,將按照勘察結果制定保護方案。

在此前的災後猿人洞保護方案專家論證會上,重點對猿人洞保護方案展開論證,或將給猿人洞加蓋保護棚。李儼認為,山頂洞的保護棚儘管體量較小,但對防雨起了很大作用,而猿人洞因正在進行保護性清理髮掘,剖面有保護棚遮擋,都使此次損失減小,因此建保護棚是必要的。

■大覺寺

加9根滲水管為墻體解壓

西山大覺寺為全國文保單位,以古玉蘭聞名。四宜堂院內有一株樹齡已近300年的玉蘭樹,相傳是清代迦陵禪師親手種植,為京城玉蘭樹齡之最。

記者前日在大覺寺院內看到,上千年的銀杏、300歲的玉蘭以及多株古娑羅樹,在夏末的千年古剎中鬱鬱青青。大覺寺最深處的主殿——無量壽佛殿後,三名工人正在對西南側一段四五米長、三四米高的坎墻進行修繕。

據大覺寺相關負責人介紹,7月22日淩晨,大覺寺一處圍墻墻體因雨量大、墻體重量過大,從接近地面的位置出現坍塌,寺內文物並未受到損壞。

負責人説,這段坎墻在最初修建時並沒有建地基,所有石塊、磚塊都是在地面上直接砌起,暴雨使墻體“喝飽”雨水,導致自身重力過大,最終坍塌。

記者前日在現場看到,無量壽佛殿後西南側坍塌的坎墻修繕已近尾聲。據了解,經專家論證,大覺寺為這段新建坎墻加了一米深的地基,並在這段四五米長的坎墻上加設了9根pvc滲水管,一旦再遇上雨天雨量過大,坎墻“喝飽”雨水後將自動通過9根滲水管“解壓”,將雨水排出墻體,減少墻體自身壓力,以免坎墻因負重過大而再度坍塌。

同時,大覺寺還將對整段坎墻未坍塌的部分進行保護性修繕和加固,最大限度地保護這段古墻和主殿墻壁免受暴雨侵害。

■雲居寺

修復垮塌圍墻僅停開兩天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居寺,在7·21暴雨中三處圍墻垮塌,十多處圍墻成為危險墻體,部分基礎設施被沖毀。

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經過歷代修葺,形成五大院落六進殿宇。兩側有配殿和帝王行宮、僧房,並有南北兩塔對峙;寺院坐西朝東,環山面水。但正因為環山面水,在暴雨中遭受較大損失。

前天中午,雲居寺下著中雨,為修復圍墻等設施,寺內搭建起了運送物料的木板斜坡通道。不過由於下雨,工人們暫時停工了。雲居寺文物管理處副主任李曙平説,在暴雨中,雲居寺週邊的圍墻有三處垮塌,其中兩處長30多米,一處長40多米,另外有10多處墻體出現鼓包等現象,成為危險墻體。

據初步估算,這場暴雨對雲居寺內技防設施、綠地、墻體、遊人步道、照明等方面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0余萬元。對景區外景觀墻、綠地、石圍欄、路面、照明等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20余萬元。李曙平稱,恢復重建雲居寺大約需要2000萬元資金,但文物沒有受損。

李曙平説,在對雲居寺和石經山轄區進行隱患排查時發現多處隱患。石經山個別藏經洞區內有雨水滲透現象,局部山體出現鬆動坍塌現象,需要實施石經山洞區防滲漏工程和危岩體加固工程,以確保洞內石經安全。

此外,雲居寺西側圍墻外需要建設防洪溝。雲居寺依山而建,西側圍墻外面就是主後山,大雨來臨時,從山上下來的山水直泄到雲居寺西側圍墻外,對墻體造成威脅。另外,李曙平介紹,寺內部分圍墻需要維修加固,雲居寺部分圍墻建於上世紀80年代雲居寺修復之際,這次垮塌的圍墻都是80年代建的老圍墻,耐雨能力低。

雖然暴雨帶來一定影響,但雲居寺只在7月28日至29日暫停開放兩天,其餘時間均開門納客。李曙平稱,今後在修復受損設施的過程中,也不影響雲居寺的開放。

■金陵遺址

太祖陵地宮積水11天抽凈

坐落于房山車廠村至龍門口一帶的金皇陵遺址,是北京年代最早的帝王陵,比明十三陵約早200年,葬著金代皇帝、后妃及諸王。

7·21暴雨後,金太祖陵墓地宮被雨水浸泡,遺址西側的停車場變成廢墟,陵墓兩側的溪澗被山上滾下的巨石切斷。神道東側部分石質構件損毀,陵東的金代排水溝也被衝垮。

太祖陵地宮目前“關”在一座彩鋼棚屋裏,這座保護棚兩年前搭建。陵區平時並不對外開放,只在一些參觀活動時才打開。在7·21暴雨中,長13米、寬9米多,深5.2至3.6米的太祖陵地宮內浸滿了水。因為斷電,搶修人員運來汽油泵,連續抽了11天積水,才能進入地宮清淤,並將移位的棺材挪回。

房山區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太祖陵目前正在修復,計劃10月底完成,此後還將全面修繕,預計明年完成。同時,金陵遺址的文保規劃正在進行編制工作。

■宛平城

城墻有滲漏搶修暫未開始

在7·21特大暴雨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宛平城城墻出現“馬道裂縫城墻滲漏”。

昨天,記者在宛平城看到,部分城墻墻磚出現明顯的滲水現象,特別是城墻拐角處,墻磚滲水現象尤為明顯,用手摸上去濕漉漉的,墻磚上已長出一塊塊青苔。

相關工作人員表示,7月21日的特大暴雨把宛平城的城墻從上到下澆透了,喝飽了雨水的城墻磚只能將水留在墻體外表,儘管已經過去近一個月,但仍有部分墻體看上去、摸上去都是濕漉漉的。

據了解,早在2009年,就有工作人員發現宛平城西門南側城墻內側大約40米範圍內有不同程度的“外鼓”現象,正是由於“外鼓”的牽拉作用,導致城墻上的馬道出現裂縫,裂縫長度大約20米。由於城墻上裂縫還未修繕,又遇特大暴雨,於是宛平城墻開始出現滲漏。

相關負責人表示,受損情況已上報上級文保部門,並請了古建專家進行現場評估,但由於城墻下還有居民尚未搬遷,民房緊貼城墻,所以對城墻的搶險修繕還未進行,有關部門正在協調此事,同時加強了危險地段城體的監測力度,確保居民和文物安全。

□相關新聞

7年前治理隱患戒臺寺今日無恙

在7·21特大暴雨中,雖然地處山區,存在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隱患,但門頭溝戒臺寺卻安然無恙。據了解,7年前北京市文物局會同門頭溝區,在有關部門的支援下,斥資千萬對戒臺寺長期存在的山體滑坡隱患進行治理,實施了本市文物保護單位最大規模的岩體加固工程,加固工程共用了109根預應力錨索緊緊抓住山體,這次特大暴雨中戒臺寺安然無恙。

2000年以來,本市陸續實施文物建築搶險加固修繕工作,解決了大部分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重大安全隱患,累計投入專項經費15億元,搶救修繕140多處市級以上文保單位,連續14年無重大文物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