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審美需求撬動75-85藝術家市場行情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8-02 13:17:11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藝術市場交易的持續性上漲和關注必然帶動市場熱點更新換代。雖然當代藝術經過金融危機洗牌後仍未找到穩定的落腳點,但藝術經紀人和交易商們早已開始籌謀下一代藝術新星以適應買家喜好。近幾年75-85年出生的藝術家逐漸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中被市場所認知,並形成自己的收藏圈。這些青年藝術家市場行情的迅速發展,一方面是其中不少人的藝術創作更加貼近當下人們的思考和審美;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老一輩具有收藏價值的作品逐漸進入高端收藏梯隊,流動性減弱。市場需求及文化呈現和表達,呼籲與前一代不同的作品出現,形成新的推進。此外,畫廊、拍賣行等對藝術家的挖掘與宣傳推廣,也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統計的80位進入二級市場的75-85的藝術家中,他們大都來自中央美院、中國美院、四川美院等院校;油畫創作者居多,國畫、雕塑、裝置、攝影等藝術家比重位居其次,但大多數藝術家創作都呈現多元化的特點;大部分有畫廊代理和多次參展的經歷,有的藝術家甚至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比如楊納、曹婓和穆磊。進入二級市場前,大多數藝術家已經經過一級市場的培育和鋪墊,並且目前基本上仍是處於一級、二級市場融合發展的階段。

目前,75年之前出生的藝術家市場鋪墊基本完成,已形成了相對穩固的市場價位和收藏群體,更有部分作品向千萬級跨越。如尹朝陽的作品《天安門廣場組畫》在2011年11月中國嘉德秋拍以1,097.6萬元的高價成交。

2012春拍70年代油畫、雕塑藝術家排行榜TOP10(不完全統計)

2012年春拍70年代水墨藝術家排行榜TOP10(據不完全統計)

75年至85年出生的這群80前後的藝術家,主要處於市場開拓和藏家建立期,進入拍賣市場的時間集中在2005年之後,作品市場價位區間比較大,處於幾萬至幾百萬之間。而其中代表性藝術家主要有賈藹力、李青、熊宇、高瑀、陳可、楊納、仇曉飛、王光樂、陳蔚、李繼開、周午生、崔景哲等。

據雅昌藝術網70年代油畫、雕塑藝術家排行榜TOP10,1975年之後出生的藝術家有7位,其他三人中只有尹朝陽出生於1970年,另外兩位藝術家均出生於1974年。我們習慣上把1975年之後的藝術家劃分為一個群體,他們這批人和尹朝陽其實已經屬於兩個時代,75後的藝術家其實是我們現在常説的年輕一代藝術家,以賈靄力、王曉波、王光樂等為代表的藝術家群體,從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上來説,他們在一級市場上相對比較成熟,且都有固定的畫廊代理,進入二級市場是在一級市場準備的相對充分的基礎上,其中王光樂和賈靄力的上拍地區主要是在香港地區。

2012春拍70年代水墨藝術家排行榜TOP10中,同樣以1975、1976年為主,且大多數藝術家是研習傳統書畫技法,新銳水墨藝術家的價格暫時還較低,由於新水墨藝術家地位尷尬,處於兩難境地。

今春青年藝術家拍賣市場中,風頭最大的莫過於賈藹力,其今春上拍的兩幅作品均順利成交,並且其在今年4月份在香港蘇富比上拍的《蒼白的不只是你》(三聯作,2007年作)取得538.21萬人民幣的高價,位居這一梯隊藝術家作品拍賣高價首位。

截止目前,儘管賈藹力僅有4件作品上拍,作品進入二級市場的時間僅有1年的時間,其作品已跨入百萬級行列。其首件拍賣作品《在希望的田野上時刻準備著》曾在2010年4月5日香港蘇富比拍出194萬港元的高價。

相反,出生於1975年的熊宇,作為“四川畫派”的新秀,自2005年進入拍賣市場後已有174件作品上拍,成交額為2,814.29萬元。個別作品,如08年6月27日在上海泓盛上拍的《安靜的流逝Ⅰ》以95.2萬的高價成交。儘管熊宇作品入市沒有多久,其作品已具備一定的收藏群體,而且同時被聖保羅國家美術館(MASP)、深圳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和民生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2002年畢業于中央美院的仇曉飛,以油畫及雕塑創作為主,其作品被北京優艾思貝畫廊、博而勵畫廊、環碧堂畫廊、泰康空間等代理。作品《媽媽》以57.5萬元在北京誠軒拍出,位居第九。目前,該藝術家作品共上拍37件,成交32件,總成交額為1,121萬元。仇曉飛最早在2005年進入拍賣市場,其首件入拍作品《日記系列一》(五張一組,2004年作)在2005年10月24日香港蘇富比以4.83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時隔七年,通過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共同推動,其作品已加入到百萬元行列。2010年在北京匡時上拍的作品《兒童樂園》(2004年作)成為仇曉飛首件跨入百萬元級別的畫作,成交價為106.4萬元。這一紀錄在2011年6月16日被刷新,2009年創作的《看眼睛》在北京傳是以126.50萬元成交。

2012春拍80後藝術家油畫、雕塑藝術家排行榜TOP10

2012年春拍80年代水墨藝術家排行榜TOP10(據不完全統計)

截至目前以卡通熊貓創作出名的80後藝術家高瑀共上拍了96件作品,成交87件,總成交額為2,565.78萬元人民幣,可謂這一代藝術家中不論上拍量還是總成交均比較突出的藝術家之一。其作品《打虎》(2007年作)曾在進入二級市場後的第三年就以112萬元的高價成交。然而在80後藝術家排行榜上,並沒有看到我們熟悉的高瑀的作品,高瑀的作品其實較之上述的藝術家而言,比較早的進入拍賣市場,今春拍賣的不穩定性和不明朗的態勢,使得一些藏家沒有讓出高瑀的作品。

今春拍賣中成交價最高的十位80後藝術家,其中成交價最貴的是李青的作品為32萬元,排名第十名的穆磊的作品以10萬元的價格成交。排在中間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的成交價多在10萬元-----17萬元,是處於同一個價格區間,這也是因為80後藝術家現在處於市場萌芽階段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特別成熟的作品出現。

青年藝術家的未來藝術生涯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例如藝術生涯、創作狀態、市場運作等因素的持續性,這些都會影響到其作品的未來市場價值空間。因此對於普通買家來説,判斷這類藝術家的長期發展能力更為重要,一則可以從參展或獲獎情況考量這類藝術家已經取得的學術認同,二則可以從其代理畫廊和當下創作狀態中考量未來發展的延續能力。青年藝術家由於起步價格不高,也成為投機資金獲取暴利回報的目標,短期操作對青年藝術家的藝術生涯不利影響很大,唯有踏踏實實培育收藏市場、簡單專注投入藝術創作的藝術家才能獲得更可持續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