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彌生——1960年代時尚教母 人生圓滿輪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23 13:27:25 |
文章來源: 藝訊中國

1968年草間彌生在紐約工作室做的一次行為和時尚展覽

草間彌生的作品——覆滿波爾卡圓點的巨型裝置、大幅面的“無窮網”油畫、鼓鼓囊囊的陰莖雕塑、以及1960年代的反戰裸體即興行為——讓這位83歲的日本藝術家獲得了和安迪·沃霍爾相提並論的名聲。然而在她長達六十年的職業生涯中,曾經在初期有過一段在時尚業的經歷,甚少有人了解。

上周,在她標誌性的圓點圖案簇擁下,草間彌生風風光光地回到紐約,一個她曾經當做家鄉的城市。這次回到大蘋果的目的包括參加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為她舉辦的回顧展開幕式,還有為哈德遜河公園一座向她致敬的室外裝置作品剪綵。尤其重要的是,展覽的贊助商路易威登上週二在紐約的兩家專賣店裏開始銷售從藝術家的圓點膠囊系列中選出的作品,這是全球七家臨時店面中最早開張的一批。

路易威登和草間彌生系列將品牌創意總監 Marc Jacobs 的清晰輪廓和草間的歡快圓點混搭在一起,組成了一系列包括短上衣、手袋、鞋、裙子等服飾的豪華系列。近年來,時尚與藝術的合作每一季都會出現,成為一種趨勢。這個大膽的系列也是這種趨勢的延伸。

僅在今年我們就看到,德國藝術家 Anselm Reyle 在迪奧的手袋上使用了他獨有的氖管偽裝,瑞士藝術家 Olaf Breuning 將他爆炸式的鮮艷色彩用在了 Bally Love #2 配飾上,英國藝術家 Liam Gillick 把他那的銳利線條用在了 Pringle of Scotland 的針織衣物上。在略微低端的領域,街頭藝術家 Parra 把他的粗線條圖形放在 Stüssy 的T恤上,Shepard Fairey 的 Obey 系列將 Keith Haring 和 Fairey 的作品融合到了夾克、背心、T恤等服飾上。

對草間來説,時尚和藝術的混合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這位人稱波爾卡點公主的藝術家在1960年代旅居紐約時開始把她的藝術創作和衣物結合起來,開創了日本的前衛時尚美學,這股美學力量經由山本耀司和 Comme des Gar on 的川久保玲等設計師的作品變得為世人所知。草間給衣服帶去離奇的元素,用扎染布料製作帳篷一般的裙子,把褲子做成透明的。她創造了看上去像睡袋似的雙人裙,比 Norma Kamali 在1975年開始根據露營必需品設計衣服要早很多。草間甚至在1968年創辦了自己的時裝品牌。

“當時我正在逛街,看到一些衣服像是我設計出來的,”草間在1998年的一次採訪中對《Index》雜誌説。“所以我就找到了生産這些衣服的廠家,把作品給他們看。我説:‘我做的這些衣服跟你們的一模一樣。’結果就跟他們合作開了一家公司。”

在自傳《無窮網》中,草間説她弄到了5萬美元用於大批量生産她的時裝,“在全美400家商鋪和時裝店有賣。”

六十年代末,藝術家開始投身零售業,1969年在第六大道和第八大道開了服裝店,還在 Bloomingdale 開了一個類似臨時店的店舖,叫做草間角。“一條胸口有洞的女式晚禮服買到了1,200美元,”她在自傳中寫道,還有一條可以放進25個人的宴會裙買到2,000美元。臀部有開洞的 Homo 裙相比之下是比較便宜了,只賣15美元。

她的許多設計在六十年代的上流社會很受歡迎,比如 See-Through 和 Way-Out 裙,在書中她管這些人叫“傑姬·歐那個圈子”。草間還在美國、義大利和荷蘭辦了時裝秀,展示她的古怪作品,體現出當時對剛剛興起的性解放有著更開明的態度。

四十多年後,時裝界開始以更隆重的方式關注草間——當然,她的名字和這一行最大的奢侈品牌聯繫到一切也是有幫助的。2012年7月刊的《Vogue》巴西版封面上,超模 Gisele Buündchen 把一條白色和紅色的路易威登-草間披巾當做綁兜式胸衣。配以有黑、黃、白色圓點的褲子。

在週二路易威登的草間彌生臨時店開業典禮上,世界各地的時裝記者濟濟一堂,都想一睹藝術家本人的風采。她戴著熒光紅假發,穿著路易威登芭蕾平底鞋亮相。無數關於這場合作的報道見諸雜誌與網際網路。

經過和路易威登的合作,草間彌生的職業生涯走出了一個圓滿的輪迴,這是她在半世紀前涉足時裝界後的首次回歸。隨著喧囂散去,時尚史學家也許會給這位藝術家一個時尚教母的名分——因為她在藝術成為一個大眾商業項目之前就已經在從事時尚和藝術的結合,也因為那些獨特的臨時零售空間,以及她充滿創造性的設計。

更多圖片:

1968年在紐約草間時裝店的時裝展

1968年在紐約草間時裝店的時裝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