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歷史先河的老油畫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6-08 09:14:57 |
文章來源: ARTBANK

2012年3月3日,浙江美術館舉辦了“彼岸——潘玉良藝術展”;3月27日,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召集國內二十余位專家召開“李叔同油畫《半裸女像》鑒定及研討會”;4月12日,中國民生銀行、炎黃藝術館主辦的“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系列——龐薰琹大型藝術展”拉開帷幕。從山明水秀的江南到政治中心帝都,從美術館到美院,頃刻間颳起了民國老油畫的旋風,一場發掘老油畫價值的運動一時間如火如荼。

承前啟後的一代

上個世紀初,特別是五四運動之後,中國進入了一個特別的歷史階段。西方的文化被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也從封建禮教中解放出來,經濟發展,國門開放,使得越來越多的國人將自己的目光投向西方世界。在這種大的時代背景下,一批批學子留學海外,在帶回科學技術的同時,也給中國畫壇帶來了一股新鮮的力量。油畫,作為一種西方的藝術形式在中國傳播發展,涌現了諸多傑出的藝術家。總計下來,自19世紀末至20世紀40年代,留學海外的藝術開拓者大約幾百人,他們約佔全部留學生人數的1%,其中包括第一代油畫大師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顏文樑等人。他們最早系統地學習西方藝術,回國之後組織了藝術社團,在中國藝術歷史變革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他們創辦了美術院校,採取西方藝術教育方式培養了大批學生。這些學生中包括第二代油畫家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吳作人和董希文、蘇天賜、胡善餘等。近年來,居留海外以前未曾被關注的藝術家常玉、朱沅芷、潘玉良等,和台灣地區本土早期西畫家廖繼春、陳澄波等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中國本土油畫是從留學而開始發展的,從第一位留學國外接受西方美術教育的油畫家李鐵夫算起,中國本土油畫的藝術創作時間並不久,距今僅一百餘年。而從留學生數量上來看,由於留學法國和留學日本的居多,所以留歐係和留日係成為第一代油畫家的主要派系。

日本,因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的優勢,成為中國留學生最早到達、最快捷便宜的留學渠道,第一批留學生依靠傳統中國藝術根底,很快地融入了日本藝術氛圍,他們大多從事寫實創作,一種新的繪畫和相應的“自然”技法經由他們傳入中國。留學日本的有李叔同、陳澄波、陳抱一、丁衍庸、倪貽德、衛天霖、關良、關紫蘭、汪亞塵等人。在日本寬鬆的教育下,他們基本沒有接受嚴格的學院派訓練而直接進入現代主義的風格。李叔同早期創作于日本的油畫在動亂時代損毀殆盡,難於追蹤。陳抱一的繪畫在寫實、印象派和野獸派之間徘徊。關良創作于上世紀40年代的京劇人物,也受到日本野獸派風格和印象派的影響。

隨著中日甲午戰爭的爆發,中國與日本的關係變得日益緊張,留日的浪潮也自然被留學西方所取代,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間,留學歐洲的人數逐漸增多,其中留學法國的藝術家人數最多,有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顏文樑、常玉、常書鴻、李超士、潘玉良、方君璧、吳大羽、蔡威廉、司徒喬、周碧初、方幹民、張充仁、龐熏琹等人。這些人回國後,帶回了歐洲全套的藝術教育系統,多在中國的教育界作出了重大貢獻。我們熟知的“四大校長”均曾在法國留學,他們的藝術教育思想影響了整個中國藝術學院的格局。其一便是大名鼎鼎的徐悲鴻,他開創了寫實風格的美術學院體系,服膺法國學院主義繪畫的徐悲鴻對現代主義繪畫深惡痛絕。而同樣留學法國的林風眠主導杭州美專(後改名為今天的中國美術學院),倡導意象自由創新的現代主義。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現代藝術,其核心便是位於杭州的林風眠主導的國立藝專。

稀缺的老油畫

眾所週知,20世紀的中國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處於戰亂時期,那時,油畫作品因不便攜帶,常遭損毀。即使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老油畫作品也因大部分為西方繪畫概念裏的女人體,或者描繪舊社會生活的現實主義作品,被劃為“危險品”的代名詞而遭到更嚴重的毀壞。至於那些倖免于難,撐過文革的油畫作品,也多半被藝術家及其後人捐獻給國家博物館、美術館,民間已是難得一見了。

另外,也尤為重要的是,雖然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關良等藝術大師在留學前後主要進行油畫創作,但在民國後期直至新中國建國,這些大師應時代要求逐漸轉向了中國畫領域。因此,他們原本創作的油畫數量就不及國畫數量的幾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例如,每年各大拍賣行上拍的徐悲鴻水墨作品要超過500件,而油畫則是幾年才出現一件;關良的情況也大致相倣,每年上拍關良的國畫應在150件以上,而各大拍賣公司每年上拍關良油畫作品的總和僅是個位數。

總之,雖然這部分作品的市場存量沒有確鑿統計,但據以上分析應是少之又少。藏家們似乎也逐漸認識到這一點。如今的藝術市場上,不論畫家名頭大小,只要是來源可靠,品相完好且創作于1949年之前的老油畫作品,都十分珍貴。

老油畫,其狹義概念指1949年之前創作的油畫作品,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民國油畫、早期油畫。專家認為放寬來看的話,凡1966年文革之前創作的油畫作品均可列入老油畫的範疇。

現在我們更習慣把這樣幾類油畫稱為老油畫:第一代、第二代老畫家的油畫;其次是創作年代早的油畫,有些老畫家晚年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創作的作品也被稱為老油畫。從這個角度上説,老油畫是指從風格上看比較經典的具有老派風格的油畫作品。創作時間和作者,是界定老油畫的兩個重要因素。

ART BANKVS郭小力(炎黃藝術館展覽總監)=郭

ART BANK:炎黃藝術館舉辦龐薰琹個展的緣起?

:“20世紀繪畫大師的課題”一直是我們研究的主要方向,旨在討論中國藝術現代性的問題。自2009年開始,我們就已針對這個課題舉辦了徐悲鴻、劉海粟、顏文樑等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的展覽,而龐薰琹個展就屬於這一課題的一部分。

ART BANK:為什麼選擇龐薰琹這個藝術家?

:縱觀中國近現代美術史,龐薰琹是一個藝術作品、藝術理念與藝術實踐都十分豐富的藝術家,他組織了民國時期先鋒藝術小組決瀾社,並積極推動和引領了中國現代主義繪畫進程。

ART BANK:展覽中的作品都來自哪些機構?

:展覽的作品有些來自江蘇省美術館和中國美術館,但大部分還是從龐薰琹紀念館徵集而來。

ART BANK:展覽都包括哪些內容?

:展覽包括工藝美術、油畫以及文獻展覽,其中,文獻展是最具特色和最重要的展覽內容。

ART BANK:展覽中遇到了哪些問題?

:展出過程中,老油畫或多或少會受到一定傷害,因此,一些重量級的作品沒能公開展覽,這是十分遺憾的。在今後的展覽中,如何保護老油畫成為每個美術館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