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建當代藝術館群 欲成為中國的"古根海姆"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5-31 15:12:18 |
文章來源: 南方都市報

近日,以華僑城旗下深圳OCT當代藝術中心(簡稱OCAT)為首的藝術館,將建立以其為軸心形成佈局全國的館群網路。館群網路包括原來O CA T所升級的“華僑城當代藝術館”(總館)、華·美術館,以及在上海、北京、武漢、西安等地成立的6家分館,這標誌著國內最大的美術館連鎖品牌形成。據悉,分館選址都已經確定,都在華僑城所在城市的建築項目裏面,部分分館還在修建當中。

昨日記者從OCAT處證實,這些館群正在籌劃中,已經落實了館長名單。而最直接的變動是策展人盧迎華女士從黃專手上接過展覽運作的“交接棒”,擔任OCAT首席策劃人和藝術總監,而黃專則擔任OCAT執行館長。隨著職務的更替,OCT當代藝術中心以及旗下的館群網路,會有哪些變化?

定位:OCAT不會産生變化

從2005年OCAT成立之日起,就致力於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廣州美術學院教授黃專,從2005年起擔任何香凝美術館OCT當代藝術中心的主任,其間策劃了諸多重要的展覽活動與學術研討會。

當黃專邀請盧迎華擔任OCAT首席策劃人和藝術總監一職時,盧迎華説,她壓力很大。“以前都是獨立工作,精力主要在藝術研究項目上,一方面要繼續自己獨立的策展和寫作的實踐,同時要參與一個機構的運作,呈現整個機構的面貌。”盧迎華1977年出生於廣東潮州,畢業于中山大學英語言文學系,而後就讀瑞典馬爾默藝術學院藝術批評專業,曾入選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五位國際評委之一。

盧迎華坦承,與OCAT結緣,源於她與丈夫劉鼎曾在這裡策劃兩個展覽,分別是“小運動———當代藝術中的自我實踐”以及正在展出的第七屆深圳雕塑雙年展,取得了不錯的反響。“在這兩次合作中,我對OCAT有了深入的了解。從2010年初我與劉鼎提出‘小運動’的概念,黃專覺得這種想法有意思,就開始支援這個項目。隨後我們對創作者進行長達一年多的採訪,討論一種從創作者和實踐者的角度出發的策展,成果最後在去年九月以展覽、出版物形式呈現出來。”據悉,黃專對盧迎華擔任藝術總監一職十分支援,而他卸任之後將會到北京成立一個OCAT文獻研究中心,專心從事學術研究工作。

至於OCAT的未來規劃,盧迎華稱,因沒有展開詳細的工作計劃,無法透露具體細節,但肯定的是“方向上不會有大改動,各種以研究為基礎的展覽和研討會計劃也會如常進行”。“這裡的展覽定位基本以學術研究為基礎展開,與我的工作方向很接近,接手這項工作後,還是會以寫作、策展的工作為主,將來可能會經常到深圳制定藝術計劃、藝術方向。”據悉,今年9月,OCAT會舉行德國哲學家Boris Groys展覽。

目標:從藝術三角到美術群落

華僑城究竟是如何從藝術三角到美術群落的華僑城藝術之旅? OCAT官方網站5月28日公佈消息,稱5月13日OCAT在深圳召開了學術委員會,會議確定聘任芝加哥大學教授巫鴻為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學術委員會主席,欒倩兼任深圳總館及華·美術館的館長,黃專為總館執行館長,盧迎華為深圳總館藝術總監及首席策劃人;楊傑兼任北京分館的館長,袁靜平兼任上海分館的館長,張培力為上海館的執行館長;錢樂平兼任武漢分館的館長,隋建國為武漢館的執行館長;覃軍兼任西安分館的館長,凱倫·史密斯(Karen Smith)為西安館的執行館長;王序為華·美術館的執行館長,聘任將在簽署協議以後正式生效。

有媒體稱,這個群落將根據各分館所在地的城市文化及藝術特色,分別被賦予不同的定位與使命,如:位於深圳的華·美術館定位於先鋒藝術設計,位於上海的分館以當代影像、圖片、建築藝術的展示為核心,位於北京的分館以藝術家檔案、圖書文獻為核心,位於西安的分館則以當代水墨及書法繪畫藝術為主。“這個藍圖設想,正在籌備中。”

“構建美術館群落,重要的不是美術館的多少,而是參與的人在不在藝術界內部,以及他們對建構美術館的視野。”盧迎華説。

據悉,自從以OCAT為軸心形成佈局全國的館群網路的消息在網路不脛而走,曾有業內人士表示,華僑城無疑正在成為中國的“古根海姆”。“其實古根海姆的模式並不那麼簡單。”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告訴南都記者,兩者在模式上有區別。“古根海姆的模式主要是從它的文化影響力、藏品、組織架構、策展能力以及文化號召能力上,來與跨地區政府合作,來推動文化。據我所知,華僑城是在商業經營範圍裏面建立分館,有不同之處。但一個企業能多蓋美術館,做有意思的文化項目,是非常好的事情,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