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紫禁城,今天有兩個名字,一是故宮,一是故宮博物院。作為“故宮”,它是明清兩朝皇宮,從1420年建成到現在有近600年的歷史;作為“博物館”,它從1925年成立並對外開放,至今已有87年曆史。如今的故宮博物院,正走在成為世界一流博物館與歷史遺跡的路上。
記者:許多人並不了解故宮多重的文化身份,您能否就此為讀者做一介紹?此外,故宮多年來做了大量的、不為普通參觀者所知的幕後基礎性工作,具體來説有哪些?
單霽翔:故宮有著特殊的文化身份。第一,它是世界最大的木結構古代宮殿建築群;第二,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政府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後,第一批進入《世界遺産名錄》的人類文化遺産;第三,它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藏品最為豐富的博物館之一;第四,故宮及其周邊古建築群的存在,造就了北京平緩開闊的歷史城區格局,確立了她獨一無二的城市魅力。
106公頃的用地和將近9000間房屋,共同構成了故宮極為特殊的博物館空間格局。其陳列展覽根據藏品特色、空間格局和建築形式進行了多種安排。第一類是對故宮一些殿宇、廳堂建築群按照原初功能進行的原狀陳列,目前有太和殿、養心殿等26處原狀陳列展覽。第二類是常設陳列展覽,如珍寶館、鐘錶館、書畫館、陶瓷館以及正在籌備的雕塑館等。第三類是專題陳列展覽,隨著故宮古建大修工程的開展,這些年先後開闢了午門、神武門、齋宮等展廳,舉辦了“明永樂宣德文物特展”、“故宮文物南遷史料展”、“蘭亭特展”等。僅2011年,故宮博物院內就辦展覽45個,以多種形式滿足觀眾參觀的需求。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開展了很多史無前例的基礎性工作。一是在藏品管理方面,進行歷史上最徹底的藏品清理,使故宮文物由近100萬件增加到180多萬件,並做到了賬卡一致,實現了電子化,摸清了家底。二是在古建築保護方面,從2002年開始,在堅持每天開放的情況下,進行大規模修繕。三是在故宮整體保護方面,收回了院內長期被外單位佔用的文物建築,同時收回紫禁城外的故宮文物建築,例如御史衙門、大高玄殿、端門及兩側朝房等。第四,在文化傳播方面,故宮博物院正式開始了走向世界級現代博物館的歷程,從2005年開始,與盧浮宮、大都會、艾米爾塔什、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東京國立博物館等世界著名博物館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關係。
記者:近來故宮安保工作引起公眾的關注,故宮在這一方面有何改進?故宮周邊的文化環境是否有所改善?
單霽翔:對故宮博物院來説,文物建築、文物藏品、觀眾的安全是頭等大事,應該永遠放在首位。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木結構古代宮殿建築群,又是接待觀眾任務最為繁重的博物館,其文物藏品具有極高的綜合價值,因此無論是安防工作,還是消防工作,都極其複雜繁重。
故宮博物院目前運作的安防系統是10多年前的設備和技術,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安全防範形勢的需要。我們正在分期進行系統提升改造,每一期都多項並進,綜合利用多種手段。正在實施的安防系統改造工程預期在2014年竣工,故宮的安全防範水準會有明顯提高。但是,安全防範水準的提升需要永不停滯地開展,要緊跟世界前沿,及時保持理念和技術手段的更新。近期我們加強了對員工文物專業技能的培訓,目的是確保故宮文物安全。
作為全球著名的文化旅遊場所,故宮承擔著繁重的接待任務。2011年故宮的參觀人數達到1400多萬,過去10年中參觀人數增長了一倍,每年出現明顯的“兩針一峰”現象。“兩針”即“五一”和“十一”,“一峰”是暑期,每天接待10萬人左右。如何為眾多的遊客提供優良的參觀環境?繼端門及兩側朝房收回後,故宮博物院的正門已推進到了端門,形成了一個大規模的文化廣場。這個廣場以前管理混亂、展覽低俗,目前已清退商戶和臨時展覽,初步呈現出清靜、典雅的面貌。售票窗口原來在午門前有16個,移到端門朝房後可以增加到30個,避免觀眾在購票過程中的過分擁擠。一部分端門朝房用於觀眾諮詢和對特殊群體的個性化接待和特殊照顧。
在加強故宮文物建築整體修繕的同時,我們更加重視古建築群的日常維修,使故宮的古建築群保持一種良好、健康、獨特的文化面貌,使其既能體現歷史滄桑感,又能保持古建築的穩定保護狀態。在維護和改善故宮文化環境方面,我們採用了以下幾項措施:
一是在海淀上莊的西玉河建立一個綜合性的現代化基地,以及5萬平方米的園林。這個基地目前已經整體完工,我們正在研究將故宮內的7棟花房和植物養植場所移入西玉河基地,建立宮廷園藝中心。同時,將目前故宮博物院內堆積的一些建築構件移入西玉河基地,屆時故宮的環境將更為整潔,這對於提升故宮博物院的服務環境品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二是整頓故宮西側環境。目前,從故宮西華門進入故宮博物院至北側辦公區一帶,有著和紫禁城風格迥異的大型“屏風樓”,此外還有建築工地、建築構件料場等,可以説是故宮博物院內最“臟亂差”的地方,但是這一地帶又較為重要,故宮博物院的第一期、第二期地下庫房都在這個地方,是故宮文物藏品保存最重要的地方。同時,計劃進一步提升文物藏品的保存條件,提升地下庫房的使用功能。此外,地下庫房上方堆積建築材料的場地,實際上是明代內務府舊址,希望通過嚴格論證後,報國家文物部門批復,對此進行復建,使故宮最後一片“臟亂差”的地方得到解決。
記者:每年都有數量眾多的遊客來到故宮,面對巨大的客流量,故宮將如何改善服務品質與展陳水準,加強自身的文化傳播力?
單霽翔:面對不同類別的觀眾,我們希望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例如對於青少年,在故宮博物院的西南崇樓建設數字體驗館,在書畫館建立視頻節目播放區,在陶瓷館設立古陶瓷知識互動區等。目前故宮博物院的自動講解器能夠用40種語言講解故宮文化,還有不同的漢語方言版本和不同語言風格的版本,使老人、孩子、學生等群體各得其所。目前,我們正在推進自動講解器的研發和使用。
與台北故宮博物院相比,我們有著獨一無二的古建築群和豐富的文物藏品,台北故宮博物院每年展出文物2000多件,我們每年展出近1萬件,但是我們的展廳展示條件有限。這些文物散落在故宮的各個院落,人們進入故宮以後,往往沿著中軸線古建築群一路參觀下來,到了神武門出故宮的時候,才發現只看到了故宮古建築群,而沒有看到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
為了彌補這種遺憾,把故宮博物院的文化身份清晰地展示給觀眾,我們希望經過努力,在故宮的南部,也就是在午門和兩側雁翅樓以及文華殿、武英殿區域構成一個博物館群。故宮的午門城樓已經是面積7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展廳,能夠舉辦高級別的珍貴文物展覽,而午門城樓兩側的雁翅樓各有1000多平方米,具有更加寬闊的面積。因此,希望在不改變午門和兩側雁翅樓外觀的情況下,使其組成一個將近2800平方米的大型展廳群。在這方面,故宮博物院已有一定的經驗:午門展廳改造完成後,不僅很好地保持了古建築的外觀和格局,還成功加裝了現代化展覽設施,此項創舉得到國內外同行的讚許和觀眾的很好反響,並獲得了“十大科技成就獎”。午門展廳群,加上文華殿的陶瓷館、武英殿的書畫館,將構成一個整體的、可被稱作“金三角”的故宮博物院展覽區域。這個方案實施後,觀眾從午門進入故宮博物院,在到太和門之前,就能首先看到這些集中的文物展覽,既方便觀眾,又凸顯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形象。
我們也將繼續利用現代電子科技手段向公眾闡釋故宮的文化特點。比如成立數字所,利用數字技術演示三大殿木結構的特點,對故宮中那些空間狹小但極富藝術資訊的廳堂空間,例如養心殿、倦勤齋等,通過數字技術方式展示出來。比如位於故宮養心殿內的三希堂,面積只有8平方米,人們不可能到這樣狹小的空間去觀賞文物,但是這裡的文化含量非常豐富。為此,經過研究,我們決定採取數字化手段,對這些故宮實景進行加工、採集,通過虛擬現實技術,使人們能夠自己動手操作,參與性地“進入”這些庭院、房間內,觀看其中的文物和陳設。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已經先後完成了《天子的宮殿》、《三大殿》、《養心殿》、《倦勤齋》等4部虛擬現實作品,並計劃在近兩年內完成故宮博物院數字博物館建設。
與此同時,我們走出故宮博物院的圍墻,與社會各界開展更廣泛的合作。2010年故宮博物院與首都機場合作建設“文化國門—故宮印象”文化展示項目。這個唯一進入首都機場的文化設施,不僅有利於故宮文化的傳播,也會給文化國門的建設貢獻一份獨特的力量。故宮博物院的院徽標誌和“紫禁城”、“故宮”兩個馳名商標,是故宮的重要文化載體,非常值得珍惜。近年來,故宮博物院認真開展各類文化産品的研發工作,希望今後故宮商店內的每一件文化産品,都是故宮文物藏品歷史文化資訊的獨特呈現,都具有獨特的文化品質,希望通過這些文化産品,使人們“把故宮文化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