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嘉年華: 90年代的日本繪畫”從2011年開始就進行了北京、遼寧、重慶等地的全國巡展。到2012年初也是國內巡展的最後一站來到了廣州,由廣州53美術館、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日本駐廣州總領事館共同接力,在2012年3月2日廣州53美術館開幕,為廣東的觀眾們提供了一次親近原作的契機,一共帶來28組多達55件原作。對於受日本的動漫畫文化影響的年輕一代,更能一睹大師們的原作風采。參與本次展覽的藝術家為村上隆、奈良美智、會田誠、小林孝亙、越前谷嘉高、太郎千惠藏、額田宣彥、福田美蘭、丸山直文。大多出生在20世紀60年代及其前後,現為日本的新一代當代藝術家。他們成長于高度發達的物質社會,周圍充斥著符號和資訊。通過描繪那些在他們身邊確實存在的現實,他們試圖在人與繪畫之間的溝通中開闢新的視野。讓我們有機會看看他們的繪畫原作裏面那些受消費大潮時尚化的符號和資訊時代高速發展的影子,從而引發我們的思考?
今日,奈良美智、村上隆和會田誠等日本當代藝術標誌性人物的作品與廣州邂逅,廣州作為沿海開放城市,也是較早進入高科技資訊化的前沿,也是受日本的漫畫、電玩、塑膠模型和卡通動畫影響較深的城市。街頭商鋪可以看到這些卡通漫畫形象被移植到各種各樣的商品和廣告上;許多年輕的藝術家也將漫畫的符號元素、簡潔形象的手法運用到創作中,黃一瀚、江衡、響丁當等本地的藝術家曾一度帶領起“卡通一代”的藝術風潮。藝術的創作無疑是和生活的環境緊密相關的,主辦方在前沿説:“在二十世紀末最後十年,這個資訊網路和通信技術飛速發展的時期,日本的新一代藝術家們是如何理解併發展自己的流派藝術以及其悠久的傳統的。在當今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的塵囂中,繪畫應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以及繪畫在世界藝術中的作用是什麼?不僅僅日本要面對這個問題,全世界都要面對。”
村上隆、奈良美智就是在資訊網路技術高速發展和傳統藝術雙重情境下獲得語境到全球的藝術市場裏,把日本傳統文化的養分或原來動漫工業的元素放進作品裏,既是日本的,還是全球的。他們以工作室的概念,做了大量的衍生商品,包括行銷方式和觀念、自我形象的塑造。所以一提到村上隆就想到扁平化的人物、植物、花朵是他作品最容易辨認的特色。表現出內在氣質比較陽光,充滿了一種消費時代的浮華,鮮艷的色彩表現與日本傳統的文化有很深的關係。他和奢侈品牌LV、三宅一生的跨界合作,他使日本流行文化名正言順地走進了西方時尚。一提到奈良美智就想到那個小女孩眼尾上吊、不懷好意、挑釁反叛或孤獨的眼神,是他作品的正字招牌。平涂的純粹色彩,漫畫式的線條極具日本漫畫的影響,形成個人特色的符號化與風格化,製造出的各色瞪人玩偶,高調地出現在各種唱片封套、T恤圖案上。
我們可以從“繪畫嘉年華: 90年代的日本繪畫”思考日本藝術家如何在資訊網路技術高速發展和傳統藝術雙重情境下獲得語境,並帶到全球的藝術市場潮流裏。53美術館邂逅的不僅是奈良美智、村上隆,還有我們如何在資訊高速發展的時代、充斥日本動漫畫的氣息中理解併發展自己的流派藝術以及其悠久的傳統。
福田美蘭《風景》1997年 145.5 x 112.1cm
奈良美智 《小紅帽》 1997年 120 x 110 cm
小林孝亙《狗》 1998年 165 x 13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