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2020年實現博物館現代化 發展專題博物館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02 13:54:04 |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網

國家文物局日前印發《博物館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指出總體目標,到2020年,基本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優化、佈局合理的博物館體系,基本實現博物館管理運作的現代化,基本建立運轉協調、惠及全民的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博物館文化深入人心,進入世界博物館先進國家行列。

《綱要》指出,截至2010年,全國依法註冊的博物館3415個(含民辦博物館456個),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83個、二級博物館171個和三級博物館288個。除文物建築及遺址類博物館外,1804個公共博物館實現了向社會免費開放。除基本陳列外,全國博物館舉辦展覽超過10000個,年觀眾達5億余人次。以國家級博物館為龍頭、省級博物館為骨幹,國有博物館為主體、民辦博物館為補充,類別多樣化、舉辦主體多元化的博物館體系初步形成。博物館致力於文化與自然遺産的保護和傳播,研究、展示、教育和社會服務水準顯著提升,社會影響力日益增強。中國博物館事業及其文化價值理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

《綱要》同時指出,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博物館的專業化品質、社會服務能力、管理水準與時代賦予博物館的使命尚有不小的距離。博物館體系結構需要優化,品類和區域發展不平衡;藏品保護基礎工作仍較薄弱,研究能力、科技支撐和專業隊伍建設亟待加強;陳列展覽和社會服務整體水準不高,博物館教育尚未能制度化地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博物館體制機制不完善,運作活力不足。

《綱要》旨在明確未來十年全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是未來十年全國博物館事業發展的行動綱領,是各地區各部門發展博物館事業的重要依據。

《綱要》提出的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特色鮮明、結構優化、佈局合理的博物館體系,基本實現博物館管理運作的現代化,基本建立運轉協調、惠及全民的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博物館文化深入人心,進入世界博物館先進國家行列。

——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人群覆蓋率明顯提高,從40萬人擁有1個博物館發展到25萬人擁有1個博物館。

——科技、(當代)藝術、自然、民族、民俗、工業遺産、二十世紀遺産、非物質文化遺産等專題性博物館和生態、社區、數字博物館等新形態博物館得到充分發展,博物館門類更加齊全,類型結構趨於合理。

——中西部博物館基礎設施條件全面改善,中小型博物館展示服務功能全面提升,博物館的區域分佈和結構逐步優化。

——民辦博物館的發展環境優化,民辦博物館佔全國博物館比例逐步達到20%,涌現出一批專業化程度高、社會影響力強的優秀民辦博物館。

——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佔全國博物館的比例達到並穩定在30%,涌現出一批世界一流博物館,形成層次清晰、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博物館網路。

——國有博物館一二三級文物藏品的建賬建檔率達到100%,國有博物館風險單位的防火、防盜設施、藏品保存環境達標率達到100%。

——完成100個包括文物保護綜合技術中心、文物保護修復區域中心、館藏文物保護修復技術和成果推廣服務站在內的全國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架構體系建設。

——博物館教育和服務體系更加完善,公共博物館全面免費開放。除基本陳列外,博物館年舉辦展覽數量達到3萬個,展示水準顯著提升。博物館年觀眾達到10億人次。

《發展任務》一章中,《綱要》提出,在博物館體系建設方面要優化結構,突出特色;優化區域佈局結構,2015年實現每個地級以上中心城市擁有1個以上功能健全的博物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縣級博物館實現現代化。2020年基本實現全國縣級博物館的現代化;推進各類國家級博物館建設;大力發展立足行業特點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專題性博物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博物館;激發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事業的積極性。優化保障民辦博物館持久穩定發展的社會環境,規範民辦博物館準入制度,健全對民辦博物館的專業化建設扶持機制,法人治理結構規範、專業水準高、社會影響力大的民辦博物館建設率達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