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市場缺資金 春拍或負增長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1-28 14:19:33 |
文章來源: 《廣州日報》

三件中國拍品榮登“2011年全球最貴藝術品前十名” 但今年前景困難不少

拍賣市場

齊白石《松柏高立圖》以5720萬美元榮登去年全球最貴藝術品榜首,同登此榜前十名的還有另兩件中國藝術品。然而機構的監測報告顯示,中國以及全球範圍的藝術成交已出現下滑趨勢。新的一年,藝術品市場依然面臨流動性的壓力,2012年春拍相較于2011年春拍將出現負增長形勢。

19日出爐的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秋拍報告顯示,秋拍41%的總成交率和低至38%的中國書畫成交率均為歷史最低;據最新發佈的“梅摩世界藝術品綜合指數”顯示,全球範圍的藝術成交趨勢已出現下滑。然而,據世界著名藝術市場資訊公司Artprice近日公佈的資訊,齊白石《松柏高立圖》以5720萬美元高價名列“2011年全球藝術品最貴藝術品TOP10”之冠,王蒙《稚川移居圖》以5530萬美元屈居其後,3667萬美元的徐悲鴻《九州無事樂耕耘》名列第六。佔據藝術品市場主流地位的中國書畫依然是2012年“救市”良方。

市場現狀:秋拍成交率歷年最低

前日,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發佈最新研究報告,對2011年秋季大拍整體狀況進行分析: 2011年秋拍(截至12月31日)總成交額為428.07 億元,全年934 億元的總成交額為歷年之最,比2010 年573 億元的全年總成交額高出63%。

然而分析拍品數量與成交率可發現,2011年秋拍市場呈現“外熱內冷”的特徵:秋拍拍品數量環比春拍增加96277 件,增幅達38.36%;但秋拍出現歷史上最低的總成交率,僅為41%。

“最主要的原因是2011年下半年開始,投資性資金的運作出了問題。”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總監關予認為,這從上個月爆出的香港蘇富比狀告不付買款買家的事件可見一斑,“市場人士透露,買家想套現了手中的藝術品資産包再向拍賣行付款,但不料套現不成,只能‘賴賬’了。”

也有分析認為,賣家將2010 全年乃至2011 年春季形成的虛高成交價格作為價格衡量標桿,導致許多拍賣行為獲得拍品而遷就賣方的高估價;市場高位引發的套現又使2010或2011年春拍出現的拍品未經沉澱又重出江湖,遭到買家的抵制。這兩種情況都直接導致了拍品的大規模流拍。

全球市場:出現了下滑的趨勢

藝術品市場景況不佳並不僅僅表現在中國市場中。據“梅摩世界藝術品綜合指數”,全球藝術品市場出現了下滑的趨勢,境外主流拍賣行的拍賣情況也證實了這個觀點。

AMMA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藝術品市場成交額同比增速與代表資金流動性的M1增速仍然保持半年滯後協同聯動特徵,儘管2012年信貸估計仍將有8萬億元規模,市場流動性將會好轉,但股票、房地産可能分流資金,還是藝術品市場依然面臨流動性的壓力,2012年春拍相較于2011年春拍將出現負增長

觀點:近現代書畫更具“救市”條件

近日Artprice發佈的報告引起中國市場為之一振:在“2011年全球藝術品最貴藝術品TOP10”中,三件中國書畫在列,其中齊白石《松柏高立圖》以5720萬美元榮登榜首,超過3627美元的畢加索作品,是中國書畫第一次獲得該殊榮;而王蒙《稚川移居圖》成為全球最貴的中國古代畫家作品。

儘管市場中對該報告褒貶不一,有觀點認為這種比較毫無意義,因為藝術品的天價成交有偶然性,其次三件中國書畫中有兩件成交于2011年春拍,秋拍的行情實際上已經回落,不復春拍高峰;有市場人士甚至認為這個榜單正説明瞭中國書畫存在的泡沫之大。然而,也有行家認為這個排行榜無疑給了已出現萎靡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一支“強心針。”

“中國書畫的行情仍然具有強大的慣性,尤其是近現代書畫依然成為拍賣領域中最大的交易門類,但一般認為近現代書畫由於高價的攀比和放大效應,已經進入了一個持平發展的高原階段。”關予説,書畫將依然是各個拍賣門類中的主導性板塊,差別僅在於不同的流派以及不同的藝術家將陸續呈現新的成交紀錄。

關予的觀點有數據的支撐。據AMMA的研究報告,2011年秋拍中中國書畫拍品為198373件,比春拍增加52206件;秋拍成交量為74784件,較春拍增加8198件,均達歷史新高,支撐了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份額的59.33%;在“中國藝術品拍賣TOP100”榜單中,中國書畫佔據了62席。

“雖然2012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還未及談論‘救市’,但要使其再度亢奮起來,還是需要中國書畫。可以説,中國書畫的成敗,就決定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成敗。”收藏行家吳先生如此告訴記者,並認為近現代書畫更具“救市”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