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影,作為一種媒介,自上世紀60 年代末誕生之始,一直處在與其他藝術門類分分合合的糾結之中。一方面,為了保持自身在當代藝術中的獨立形象和地位,錄影藝術不得不與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電影,特別是實驗電影保持距離;另一方面,又必須與錄影技術的發展同步,在與繪畫、雕塑、攝影、觀念、裝置等其他藝術形態的磨合中不斷拓展其表現空間。隨著 20 世紀末和 21 世紀初數位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運用,特別是當代藝術家跨媒介藝術實驗的介入,錄影藝術和電影之間的邊界已越來越模糊,兩者之間的關係也日趨曖昧。因此,傳統意義上的
以消解電影情節敘事為其主要特徵之一的錄影藝術,今天已很難用來界定全球當代藝術語境中日趨豐富多元的影像藝術創作實踐及其理論闡釋。正是在這一層面上,有人選擇以更具包容性的、廣義的“影像”一詞替代傳統的、狹義的“錄影”藝術。事實上,英文表述中依然沿用了“Video ”一詞,雖然詞不盡意,但多少與蘊涵其間的歷史意義相關。
2011年,繼皮力策劃“出格:中國錄影藝術的開端( 1984-1998 )”之後,民生現代美術館舉辦了“中國當代藝術三十年之——中國影像藝術 1988-2011 ”展,兩個具有歷史回顧性的展覽,不僅為我們提供梳理思想,反思歷史的機會,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近年來中國當代藝術對影像的高度關注。歲末之際,廣州 53 美術館推出的“ 8+8 當代國際影像展”又將在策展人與策展人,策展人與藝術家,藝術家與藝術家之間搭建國際影像藝術交流對話的平臺,提供良性互動機會。在與國際影像藝術家的比照中,尋找中國影像藝術在全球當代藝術格局中的地位、影響及其發展方向。
藝術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