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跡——李小可版畫作品展”在北京畫院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14 15:49:2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2011年,恰逢西藏自治區和平解放六十週年,幾十年來西藏也正在以全新的姿態向世人揭開自己的神秘面紗。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北京畫院與李可染藝術基金會聯手合作,專門組織學術力量策劃的“藏跡——李小可版畫作品展”于2011年11月13日上午十點三十分在北京畫院美術館來開帷幕。此次展覽由北京美術家協會、北京畫院、李可染藝術基金會主辦,北京畫院美術館、可創文化具體承辦,展覽將持續到11月21日。展覽將集中展示二十多年來李小可先生深入藏區創作的絲網版畫作品百餘幅。

“藏跡”中展出的版畫作品均脫胎于李小可近三十年來數十次深入藏區的攝影作品,近萬張“藏跡”照片可以看出藝術家探索版畫語言再現那些充滿靈動與激情畫面的全過程,這些畫面也已成為藝術家生命中不可磨滅的記憶。這批版畫的創作,如同那些將佛像與經文雕刻在石頭上、印製在經幡上的藏民一般,懷著虔誠的心將心中那不滅的記憶靜靜跡化的過程。藝術家對於藏地、藏人那份特有的敬仰和感動也通過這些版畫作品流露出來。

偶然之行開啟藏地數十載情緣

西藏,中國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的“靈感高原”,更是無數畫家心目中的“聖地”,從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先行者吳作人、董希文身上我們不難看出西藏題材給他們的藝術創作所帶來的衝擊。時至今日,一批批活躍于當代畫壇中的藝術家仍不斷踏上前往青藏高原的征途,尋求自己心中那方神聖的夢境。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算起,已經踏上這片土地二十余次的藝術家李小可感嘆道:“那是一個能使人魂斷的神秘境地。我企圖走得更近,可它永遠在遠方。”然而對於藝術家來説,尋覓的過程既是沖刷自己心靈的過程,也是創作的過程。

新嘗試闡釋藝術之大美

李小可是以國畫家、攝影家的身份被人們所熟知,這一次他又給人們帶來驚喜。善於捕捉人類瞬間感動的攝影藝術已經無法承載藝術家對藏地的深切感悟,李小可不斷嘗試新介質、新科技,利用電腦技術、絲網印刷技術將以往拍攝的近萬張攝影作品作為創作的基本素材,反覆的進行剝離、褪色,不斷的進行提煉、渲染,終於成為我們今天展覽中的絲網版畫。正如藝術家自己所説“我迷戀版畫手工製作的過程,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你擁有一次再參與和再表達。就像當我們要表達某一種敬,有人可能選擇蓋一座廟,樹一個塔,而我選擇了版畫,選擇本身就是一種情感。”

此次展覽的創作過程中藝術家不再以畫家的身份進行創作,而是像一位導演在策劃、組織、實施、創作,通過攝影藝術、數位技術和手工製作的組合,這些再加工的藝術作品越發體現出其時代性和獨立性。而像《藏跡》這些主題作品中,藝術家不僅將朝聖者、禪僧、牧民、活佛作為交織于視野的主題,甚至將自己的肖像也納入畫面語境裏,通過這種熾烈情感的表達方式,寄託著其強烈的人文關懷和擁抱自然的真摯情懷。

而且令人感動的是展覽結束後,李小可將把這批以藏地、藏民為主題的版畫創作全部捐獻給北京畫院,將自己數十年艱苦探索而結出的豐碩成果回報給人民、回報給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