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倣也有收藏價值 張大千倣古畫拍出近200萬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24 13:50:10 |
文章來源: 廣州日報

唐寅金昌暮煙圖

唐伯虎的倣品遠不及真品價值,舊倣價值主要看時代久不久,倣者是否高手?

市場人士清楚地解釋了“後倣”、“舊倣”的關係,告訴收藏者們,倣得久、倣得好,一樣有價值,只是以買真跡的價格買倣或者買假,當然就貽笑大方了。

年份久遠水準高的舊倣也拍出天價

從成交列表中可以發現,有兩件舊倣的作品也在天價之列,一件是唐寅的《倣李唐山水立軸》,成交價為17.25億元,另一件是王翚1705年作的《倣黃鶴山樵卷手卷》,成交價3277.5萬元。

“如果是年份久遠的、藝術水準高的舊倣,也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廣州嘉德副總裁許習文舉例。比如北宋名作《白蓮社圖》,1000多年來一直被認定為北宋大畫家李公麟的真跡。然而近年通過學者考證才確認該畫卷並非李公麟所作,而是李公麟外甥張激的手筆。“儘管如此,這件作品的水準之高,依然足以令其被視為古代書畫中的國寶。”許習文説。

舊倣水準再高價值也難及真跡

陳俊明建議,收藏者要對藝術家有透徹的研究。比如一名收藏者只看過藝術家50歲時的作品,就會將其作為標準來鑒定,輕易否定其30歲或80歲時的真跡。“一名畫家一生中不同年齡階段的作品各有面貌。一定要用科學的方法對待書畫,市場才能健康。”陳俊明如此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