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要回布朗庫西遺骨 羅馬尼亞詩人將步行至巴黎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7-11 09:03:47 |
文章來源: ARTINFO

布朗庫西《吻》,1909,在巴黎蒙帕納斯公墓

詩人勞裏安·斯坦切斯庫(Laurian Stanchescu)希望將雕塑大師康斯坦丁·布朗庫西(Constanin Brancusi)的遺骨帶回其故鄉羅馬尼亞。受到布朗庫西徒步走到巴黎,于1904年定居該市傳奇故事的啟發,斯坦切斯庫徒步前往巴黎,以吸引更多的人關注他的心願。他將代表布朗庫西的84位親戚,向法國總統薩科奇呈交信函。

“我們懇請法國人民將布朗庫西的遺骨歸還羅馬尼亞,”斯坦切斯庫在週一開始他的征途時如是説(據法新社報道)。他計劃到9月初走完1200英里的“長征”。在其“布朗庫西遺産(Brancusi Legacy)”部落格中,斯坦切斯庫稱自己的行為代表了藝術家的遺願,稱布朗庫西在彌留之際對巴黎的羅馬尼亞主教説,“他希望被埋在故鄉的小村霍比查(Hobiţa),在他母親的墳墓旁。布朗庫西住在巴黎,完全以羅馬尼亞人的方式生活,在生命的最後歲月中講著羅馬尼亞語,像一名羅馬尼亞人一樣死去”。

布朗庫西1957年在巴黎去世,葬于蒙帕納斯公墓,在墓園中,他的早期雕塑《吻(The Kiss)》裝飾著一位殉情的俄國少女之墓。1952年,布朗庫西成為法國公民,並將一部分藏品捐給法國國家,條件是要將他的工作室按照他去世那天的樣子修復(其實他最初的願望是將那些作品捐給羅馬尼亞政府,但該政府拒絕接受,令這些作品成為了法國的財富)。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負責其工作室的改造工程,以向遊客開放,如今這一工作室由蓬皮杜中心管理。

據羅馬尼亞《真理報》報道,羅馬尼亞最近開始將布朗庫西的一些重要雕塑作品申報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20世紀30年代末,布朗庫西在距離其故鄉不遠的特爾古伊(Târgu Jiu)創作了一些紀念一戰的雕塑作品。他本想創作12件作品,最終只完成了4件。98英尺高的《無窮柱(Infinite Column)》是當中最為典型的作品,位於Calea Eroilor街的東端。這些最近得到修復的雕塑作品已經名列歐洲文化遺産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