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由“鐵三角”張藝謀、王潮歌和樊躍聯合執導,耗資高達2.5億元的大型實景演出《印象·麗江》雪山篇,昨天在玉龍雪山腳下拉開帷幕。這部匯集了國內最優秀的導演團隊,並由雲南當地的納西族、彝族、普米族等10個少數民族,500名普通的農民組成演出團的大型演出,在讓人肅然起敬的雪山間,用他們樸實的感情和純凈感動著每一位觀眾。總導演之一張藝謀稱,對於這臺演出他是肯定的,尤其是那些所謂“土人”們的表現更是百分之百的好,非常出色。對於首次公演的效果,他只打了80分,並稱藝術是不能用分數來衡量的,為了給進一步地調整完善工作留出空間,不能把話説得太滿。
農民比演員更專業
大色塊組成的服裝、開闊雄渾的場地、大開大闔的歌舞,一切都在向觀眾提示,這是一場由張藝謀導演與他的搭檔們創作的演出,然而比這些“張氏符號”更奪人眼球的,卻是參與演出的500位農民。王潮歌導演説,“如果沒有參與我們的演出,他們現在就是到大中城市裏謀生的民工,但是你們一定沒有見過這麼黝黑的皮膚,這麼直灼的目光和這麼乾淨的笑容,他們的表現足以讓專業演員汗顏。”
白天演出彰顯原始
《印象·麗江》雪山篇的演出在白天進行,“光天化日”之下,任何一點瑕疵都會赤裸裸地暴露在觀眾的視線中。然而頗有幾分神奇的是,那些並不規範的動作,那些並不專業的歌聲,那些略顯混亂的舞蹈,在這樣一番天地中卻顯露出“粗糙”的美感。導演樊躍表示,“在雪山面前,我們只想表達一種最直接最真實的情感,讓來自城市裏的人們去體驗什麼才是原始之美。”
風雪雷電版本不同
雪山的天好像孩子的臉,進入雨季的麗江總是在毫無徵兆的時候便落下一陣細雨。
《印象·麗江》的首場演出便是在雨中拉開了序幕。主辦方為現場每一位觀眾都準備了雨披。實際上,針對雪山多變的天氣,70分鐘的演出可以變幻多種形態。陽光充足時怎麼演,細雨濛濛時怎麼演,大雨滂沱時怎麼演,狂風怒號時怎麼演,張藝謀導演很有自信地對記者説,“保證你每次看完演出的都是不一樣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