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介紹
主創團隊
導演專訪
精彩圖片
新聞追蹤
劇情介紹
音樂欣賞
精彩視頻
部落格印象
圖片報道
相關介紹



桂林《印象•劉三姐》:中國文化産業創新一面旗

  新華社資訊南寧8月7日電(記者鄧亞平)記者近日經過實地調研採訪後發現,由張藝謀等一批著名藝術家創作、執導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實施政府扶持與民營資本運作結合;民族藝術與著名藝術家品牌效應結合;建設專業藝術隊伍與助學扶貧工作結合;開發山水景觀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改善生態環境相結合,在文化藝術上獲得巨大成功,在經濟、社會、生態等多方面也産生明顯的多重效益。

    《印象·劉三姐》在文化産業發展模式上的探索與創新,值得關注和借鑒。

    政府扶持 民企加盟 市場利好 

    由張藝謀、梅帥元、王潮歌、樊躍等著名藝術家策劃、創作、執導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以聞名世界的桂林漓江山水為實景舞臺,以流傳久遠、家喻戶曉的壯族劉三姐民歌為素材,把自然山水、經典山歌、民族風情、特色服飾等元素,運用大寫意的手法、先進的聲光電技術和現代歌樂舞理念加以創新組合,了無痕跡地融為一體,使山野炊煙、漓江浣衣、漁舟唱晚、樵夫放排、頑童牧歸等人們“久違了”的景象交織出誘人的田園詩話,展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勞作與收成的快樂,創造出天人合一的夢幻境界,展示世界名勝漓江及其兩岸奇峰在春、夏、秋、冬不同季節和晴、陰、雨、霧等自然氣候環境下的神韻,具有濃烈的原生態藝術效果,視覺衝擊力不凡。

    “原生狀態與原創精品一色,返樸歸真與大師水準齊飛”。《印象·劉三姐》為鬼斧神工的桂林山水,注入了靈性與激情,加入了新穎的藝術原素,增添了一道別具韻味的人文風景。

    《印象·劉三姐》是世界最大的、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的大型山水常年實景演出。桂林山水、劉三姐民歌加上張藝謀等名家的創意,賦予它鮮明的時代特點、中國特色、廣西特徵。

    張藝謀本人認為《印象·劉三姐》最大特點就是“詩意!”。他説,“不可重復性,不可再生性,使得它成為全球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印象·劉三姐》演出範圍位於桂林陽朔漓江兩岸的木山、田家河、木山榨、、貓仔山等幾個小山村一帶,共約1·87平方公里。據了解,先後有67位藝術家參與了《印象·劉三姐》的創作,演出方案修改多達109次,全劇從醞釀到正式演出,歷經5年零5個月。共有600多名演職員參與演出。

    《印象·劉三姐》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立項並投入幾十萬元的啟動資金,由民營企業廣維文華旅遊文化産業有限公司投資近1億元人民幣管理和經營。

    遊漓江、看《印象·劉三姐》,是國際旅遊名城桂林時下最熱門的兩大旅遊文化品牌。而《印象·劉三姐》成為名符其實的桂林旅遊文化最強勁的新增長點,其文化品位與市場機制結合所産生的良性效應令人信服。

    《印象·劉三姐》自2004年3月正式演出以來,中外觀眾已超過110萬人次,門票總收入約8000萬元、年均利潤約3000萬元。《印象·劉三姐》深受中外觀眾(遊客)喜愛,場場座無虛席,主辦者只得將原來的每晚一場增加到每晚兩場。有的觀眾稱之為“無與倫比、世界之最”;有的觀眾感覺“有説不出的感動”;有的觀眾評價“這是一個絕妙的點子。”

    過去,陽朔基本上只能算遊覽漓江的中外遊客的一個上落站和觀光景點,中外客人在這裡留宿的不多,往往是上午從桂林到陽朔,傍晚返回桂林或去他處。自《印象·劉三姐》在陽朔演出以來,陽朔旅遊文化産業的變化有目共睹。據陽朔縣旅遊部門統計,2003年,全縣接待旅遊人數、遊客留宿、酒店床位數、旅遊總收入分別為281萬人次、23萬人次、6102張、2·44億元;到2005年,這些數字分別上到近400萬人次、60萬人次、1·2萬多張、6億多元,此外,還新增農家旅館200多家、床位6000多張。

    據有關專家測算, 《印象·劉三姐》的演出給陽朔帶來了1:5以上的拉動效益。僅演出區域及周邊土地增值平均達到5至10倍以上。據陽朔縣有關部門估計,目前全縣的勞動力人口中,《印象·劉三姐》産業運作的受益人口占了5%,《印象·劉三姐》啟動的2003年,陽朔縣上交稅收9400萬元,第二年上交稅收就增加到1·3億元,增幅達到17. 4%。

    陽朔縣委副書記周永善對記者説,自《印象·劉三姐》推出後,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慕名而來,留宿的遊客與日俱增,使陽朔全年大多處於旅遊旺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旅遊目的地”。

    文化部産業司有關負責人認為,《印象·劉三姐》是集資源唯一性、藝術民族性、産業增長性、效益綜合性于一體的成功項目。

農民是最實在的受益者

    《印象·劉三姐》演出後對當地農村和農民所産生的實際效用,是人們始料不及的。記者調查後歸結為幾個方面:

    ——農民增收。據初步統計,當地農民通過演出、開辦餐飲、出租房屋、出售或出租小食品和望遠鏡、雨衣、棉衣、紀念品等,每年直接或間接從《印象·劉三姐》獲得的收益約為600多萬元。廣維文華旅遊文化産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申國強告訴記者,僅公司每年支付給農民的演出費、加班費、保險費等就有200多萬元。據廣維文華旅遊文化産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印象·劉三姐》項目負責人之一胡慶玲介紹,整個項目基本的演職員、後勤保障人員共750多人,其中雇請當地農民有400人,這些農民因崗位不同,每人每月可增收600元—1000元不等。《印象·劉三姐》演出地周邊的木山、管家、下莫、田家河、木山榨、白沙灣、貓仔山7個自然村,人口2754人,其中有200多人在演出中擔當拉紅綢、點漁火、舉旗、養漁鷹、救護等任務,每人平均月收入在700元-800元左右,多的有上千元。

    據陽朔鎮代鎮長容志權介紹,木山村農民的每人平均年收入超過5000元,大大高於全鎮每人平均年收入3355元的水準,全村有14人在外地上大學,年每人平均學費在2萬元左右,但無一人借錢,全部都是自家解決,這 在過去是難以做到的。

    田家河村農民徐成玉告訴記者,他和兒子在《印象·劉三姐》中演“點亮漁火”,他妻子就近擺個小攤,賣點小食品、出租望遠鏡、雨衣、棉大衣等,兒子的女友在演出景區當導遊,一家子都沾《印象·劉三姐》的光,每年能賺四五萬元,最近他家花7萬多元建了一棟小洋樓。

    記者在田家河村看到,這個有53戶的村子,每戶都建了漂亮的新樓,有的還建了2棟,或3層、或5層,每棟花費5萬-10萬不等。村民除了用於住宿的房屋外,多餘的房屋可出租給《印象·劉三姐》劇組工作人員和外來遊客居住,一個標準間一天就可收入50元,租一棟樓房每年可增收2—3萬元。

    村民現在種的糧食、蔬菜、水果等不用到市場上去賣,可以直接賣給遊客和《印象·劉三姐》劇組,這樣村民既得了價錢又節約了時間幹別的事。

    水牛是演出必有的道具,一頭牛的出場費每月400元,演出需要9頭牛。農民説,養牛都賺錢!

    ——農民自信,狀態良好。白天是農民,晚上是演員。演出為農民開闢出一片嶄新的生活空間,角色轉換,藝術熏陶,讓他們體驗到新的人生價值,進入到新的人生境界。“我現在是演員。”許多農民就這樣自豪地自我推介。不少農民向記者説心裏話:能參加這樣大規模、高水準的演出並得到這麼多中外觀眾喝彩,這是他們做夢都沒想到的。也有農民感嘆:做演員真不容易,不努力不認真就演不好。

    興坪鎮漁民黃高祥對記者説,像張藝謀這樣的大導演和我們一越排練、一越生活,我們很自豪。

    貓仔山村農民謝厚忠白天種水果、水稻,晚上在《印象·劉三姐》中“露一手”。他告訴記者,當燈光一亮、音樂一響,自己“唰”的一下將紅綢拉出水面時,觀眾一片驚呼,掌聲如雷,他就感覺特別興奮。他説,“觀眾對我評價高,我很開心,越演越有勁。我希望演出紅火,觀眾多,掌聲多。”

    ——村容村貌改觀。《印象·劉三姐》是一個“環保項目”,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投資100多萬的劇場廁所,是一個污水不排入漓江的內迴圈重復利用的廁所,節約能源和水源,又不污染漓江。整個《印象·劉三姐》園區工程由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設計,實踐“綠色藝術、環保先行”的理念,注重保護江岸和水面的原生狀態。演出用的水霧設備、燈光設備、浮島式水上舞臺,都採用先進的環保型技術。

    演出區域新修鄉村道路6.2公里,以前的垃圾死角清除了,定期對道路和屋前屋後進行清掃,環境衛生大大改善,田家河村和木山村村民共493人現在還用上了清潔衛生的自來水。這裡還將投資2400萬修建污水處理工程,其中,陽朔縣與廣維文華旅遊産業公司共投資140萬。

    ——簽合同,守紀律,不良現象減少。《印象·劉三姐》對農民演員實行規範管理,增強了他們的組織紀律性和團隊意識。公司與參加演出的農民簽訂勞動用工合同,依法規範管理,責權利分明。如,受到三次以上警告,協議期滿後不再續簽;有曠工行為的解除合約。公司對農民演職員的工作品質、勞動紀律進行考核。誰想懶散,沒門。

    據陽朔鎮代鎮長容志權介紹,過去,這一帶窮得叮噹響,賭博、偷盜、鬥毆現象多。現在大部份青壯年村民白天在家幹農活,晚上參加演出,眼界開闊,收入增多,生活充實,再沒有心思搞歪門邪道,學法知法守法意識逐步增強,不良現象減少,鄉村風氣好轉。木山村農民徐全有對記者説,過去,這一帶有一幫人愛打架、賭博,動不動就拿刀子,喊砍喊殺,有時一個晚上賭掉上萬元。自從參加演出後,他們找到一份正經的工作,有了固定收入。現在,一個個改邪歸正,從不敢誤了演出,讓他請假他都不敢,因為他們都很看重這份工作。

    ——扶因助學,讓貧困山區學生有施展機會。《印象·劉三姐》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還開辦了“張藝謀漓江藝術學校”。主要從廣西、貴州、雲南等地的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山區招收具有演藝天賦的青少年加以培養,白天學習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晚上參加《印象·劉三姐》演出,實行“教學、實踐、就業”一條龍的辦學模式。學生免收學雜費、食宿費,每月有還有幾百元的演出補貼。據了解,學校每年支付給學生的補貼、學費、伙食費等約為1萬元。12歲的侗族女生吳蓮明來自貴州從江縣高增鄉高增村,她對記者説,畢業後還願留在這裡,去年,她給家裏寄回500元。

另一種藝術境界——用文化把農民組織起來

    《印象·劉三姐》先後榮獲全國文化産業示範基地、中國鄉土文化藝術特別貢獻獎、第三屆中國十大演出盛事獎等獎項。其總策劃人和製作人梅帥元,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原生態演出是我們的初衷:把山歌、放排、牧歸、漁火、拉網這些場景,編排成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心靈震撼力的藝術品,以藝術的方式把許多“失落的東西”重新撿起來。因為角色的轉換,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變成了藝術,農民演自己,實現了自我價值的展示和昇華,也展示了個性美和自信心。讓我們從中感受到注入了優秀傳統文化原素的新農村建設的氣息。

    梅帥元表示,願意將《印象·劉三姐》直接輻射的地域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實驗區,用文化把農民組織起來、把中外遊客的目光吸引過來,充分展示先進文化的力量,從文化的層面,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些有意義、有價值的實事。

    陽朔縣委副書記周永善對記者説,《印象·劉三姐》是我們這裡最響的文化、旅遊品牌,也是一個環保品牌,這樣的品牌多多益善。《印象·劉三姐》地處鄉村,但與農民的矛盾卻很少,這是因為《印象·劉三姐》與農民的利益已經融為一體,農民做到了“離土不離鄉”,只用晚上空閉時間演出,就能賺錢,得實惠,還能“過把演員的癮”,在享受藝術熏陶的同時提高素質,更新觀念,開闊視野。這真正體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宗旨。所以,對《印象·劉三姐》,農民自覺維護,自願出力,從內心希望她發達。“這才是《印象·劉三姐》最成功之處!”周永善説。

    將一群懶散的農民訓練成守紀律、講效率的演員,讓《印象·劉三姐》項目負責人之一的胡慶玲倍感欣慰。演出的訓練和排練是嚴格有時甚至是嚴酷的,加上野外環境艱苦、條件差,一個晚上下來,手磨出血、全身被蚊蟲叮咬得紅腫、身體精疲力儘是家常便飯。從未見過這等陣式和場面的農民免不了埋怨、發牢騷以至撂挑子,但絕大部分人最終還是堅持下來。2005年7月的一場演出進行到紅綢表演時,音響發生故障,音樂出現跳躍,90位農民演員全部靜躺水中,無一人驚惶失措或起身走動,一直堅持到音樂和表演程式恢復正常。“訓練有素,可見一斑。他們的救場意識、全局意識非常到位。”胡慶玲激動地説。她告訴記者,各村的農民演員都有限額,一但出現空缺,村民們都爭著報名“搶指標”。這充分説明,除了經濟收入外,在《印象·劉三姐》演出過程中,農民們找到了新的事業目標和人生追求,有了新的發展平臺,這種良好的感覺和心態不是能用錢來衡量的。

    陽朔鎮代鎮長容志權説,下一步,我們也考慮要借助《印象·劉三姐》品牌優勢和效應,做好規劃,更好地推進這一區域的新農村建設工作。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廳長容小寧對記者説,“作為邊疆少數民族自治區,廣西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印象·劉三姐》的償試、探索與成功,促使我們更加深入地思考: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中怎樣更有效地發揮民族文化的力量和作用?挖掘和創作出更多的富有民族特色、具有藝術感染力又有市場吸引力的文化品牌服務於新農村建設,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當前的重點課題。”



 
視頻:《印象·麗江》公演
《印象·劉三姐》是一台融真山真水和民歌于一體的超大型演出, 它有著世界上最宏大最壯觀的幕景,面積近2平方公里……
印象劉三姐宣傳片
精彩匯粹
more >>
多謝了 劉金.mp3
打開吧歌神的大門 梁寧.Wma
more >>
精彩圖片
綵排
演出
花絮
演出地點
觀眾席在一個半山腰依地勢而建,梯田造型,我們的位置還不錯, 16排的中間,180度全景視覺。小袁告訴我們離演出地點越遠越貴,總統套間在最後面。環顧了一下四週,發現2000多位置幾乎爆滿。坐在座位上,對岸山峰隱現、竹林輕吟、月光披灑,讓人已似忘卻這燥熱的夏。

關於我們實景演出推廣合作友情連結招聘資訊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06 impression-show Corporation, All rights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