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太基帝國的衰落 油畫 于1817年展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16 18:16:5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迦太基帝國的衰落 展出於1817年油畫,畫布

這幅畫完整的原名由51個英文單片語成,望之令人發怵:《迦太基帝國的衰落——羅馬下定決心要顛覆其死敵,開出的條件,迦太基若不答應,便必須開戰;如果答應,便是滅亡:這些疲憊無力而熱望和平的迦太基人終於同意連武器和孩子都不要了。》。這幅畫于1817年首次在皇家美術學院展出,並附上了下面這首詩,進一步操縱觀眾對畫的反應:

希望笑裏藏刀,酋長的安全和母親的榮耀都交于征服者似軟實辣的手上;西邊海浪上方,一輪血紅的太陽在日漸濃密的霧霾中散發暴風雨臨近的信號,太陽消失,兆頭不詳。

傳説中的北非古國迦太基的建立者是泰爾王(King of Tyre)的女兒狄多女王。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在史詩《埃涅伊德》中描寫了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逃到了這裡並與她相愛的故事。當埃涅阿斯棄她而去,重新開始尋找新家園的時候,她絕望之下,在柴堆上自焚而亡。

透納一生曾畫過多幅作品表現迦太基的歷史以及埃涅阿斯尋找羅馬的神話。《迦太基帝國的衰落》和和他先前畫過的《狄多建立迦太基》(或名《迦太基帝國的興起》,展于1815年,見藝術家生平年表)可以構成一組。這兩幅大畫都表現了日光籠罩中的海港景色。畫面中央的日出或日落具有象徵性含義,帶有明顯的克勞德•洛蘭的風格。按照透納的遺願,《狄多女王建立迦太基》現挂在英國國家美術館,與克勞德的傑作《士巴女王海港登船》(圖67)並列。透納對克勞德崇拜至極,因此盡力效倣這位17世紀大師的風景畫。在這幅《迦太基帝國的衰落》中,透納給了畫面一種純色和金光,而這也是克勞德作品的特點。

這幅畫長長名字和所附的那首詩,講述的是羅馬和古迦太基之間持續了近120年的布匿戰爭。經過了三次布匿戰爭,強大的迦太基帝國無可挽回地跨掉了,終於在西元前146年,羅馬人佔領了這座城市,燒殺搶掠,並將許多當地人擄為奴隸。透納這幅作品表現了帝國精神的衰落,而非迦太基城的實際毀滅。海港上金碧輝煌的建築完好無損,但地面上雜亂無章的物品卻暗示著廢墟和聽天由命的消極情緒。岸上大部分人是女性,望著落日的余暉。艦隊剩餘的幾條船載著年輕人正準備出發,他們將在羅馬戰死或淪為奴隸。在前景的陰影裏有一隻被遺棄的兒童玩具船,隨著海浪的日漸洶湧而沉沒。19世紀初,帝國的興亡是個熱門的史學議題,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1776-88)這樣的名著的出現,更使其熱度長期不減。兩個海上強權的衝突也有借古喻今的意味,使觀眾不難聯想到拿破侖戰爭中的英法之爭。

透納早在幾年前就先在他的英國風景速寫裏,為準備這幅畫做了構思。這有力地表明瞭在畫家的頭腦裏,歷史觀與古典風景畫的理念是如何同他對祖國的沉思不可分割地聯繫在一起的。

這幅畫完整的原名由51個英文單片語成,望之令人發怵,它表現的是帝國精神的衰落。
下一頁那不勒斯的蛋堡 水彩 1819年上一頁為《班堡》所做習作 約1837年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