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海葬 油畫 1842年展出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16 18:08:03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油畫,畫布

內框: 87 x 86.7 釐米

外框: 120.5 x 121.5 x 15 釐米

  從1840到1846年,透納展出了9幅接近於正方形的油畫(另見109,還有3幅沒有完成:B&J 443,504,532)。顯然,1840和1841年的作品採用了正方形的框,但是從1842年開始,透納採用了內框架,只固定每張畫的角。

  直到展覽的前一日他還在畫這幅畫,無意中令這幅畫及其周圍的畫的顏色産生差異,兩種顏色現在都可以看到。起初,這些畫的意圖是重新表現古典或聖經題材,就像早期的藝術家如提香和丁托列托那樣,這很可能是在威尼斯受到的啟發。但從1842年開始,他將近期事件也放進了這個系列,以此來賦予他所紀念的人以同樣的傳奇地位。

  1842年,透納創作了《戰爭:流放與石貝》(泰特,B&J400),以英雄式的手法表現了拿破侖。但這幅畫絕無諂媚之意,表現的是昔日皇帝和歐洲統治者在聖赫勒拿島被拘禁的場面。與這幅畫相配的另一幅是《海葬》。這是一幅想像中的場景,死者蘇格蘭大衛•威爾基爵士(Sir David Wilkie,1785-1841)既是透納的朋友,也是他的競爭對手。在透納的藝術生涯中,他認為藝術是文明的産物,是化解戰爭的天然且必要的良藥。威爾基死於1841年6月1日從中東返回的路上,英國拒絕接受他的遺體,怕他染上霍亂。像其他組畫一樣,1840年代的這一套也具有強烈的色彩和色調的對比:《戰爭》採用了強烈的紅色和黃色,而《和平》採用了用白色、藍色和黑色調和的冷色。這遭到了《旁觀者雜誌》的嘲諷,説:“他給自己畫的諷刺漫畫一如既往地成功,就像兩個紅黑色的圓斑。”還有的評論家説這兩張畫正著看和倒著看別無二致。

  對於繪畫的意義來説,顏色至關重要。海景畫家克拉森•史坦菲爾德(Clarkson Stanfield,1793-1867)對透納提出了批評:載著威爾基屍體的東方號(SS Oriental)汽船的帆用了不自然的黑色。透納卻回應道,他這幅畫是對這位同行的深切的哀悼,“我希望能用更重的顏色來畫。”透納也許會從報紙上得知,威爾基的葬禮是在早上八點半,但這張畫所營造的氣氛卻是晚上,與他未出版的詩集《希望的謬誤》中的幾句相呼應(他附在了這幅畫的題目旁)

  午夜的火把照亮了船體

  善者的屍體被拋入浪裏

  船的左側出現了一個來自直布羅陀的照明彈,流下了一道強烈的熒光。但畫面的主要光源來自船體被照亮的部位,也就是明輪的後邊,葬禮就在這裡舉行。朱迪•埃傑頓(Judy Egerton)的評價精闢地概括了透納所創造的視覺效果:“金色的紅光在此聚于一處,超過了火把的亮度,仿佛在讚頌畫家生前的成就,黑暗將隨著海葬的結束而驅散(埃傑頓1995, p.96)。前景中,掠過水面的動物應該是一隻鴨子或野鴨(mallard)。據此,有人認為,這是透納用自己的中名(Mallord)做的雙關語,象徵著他也參加了這個莊嚴的儀式。

直到展覽的前一日他還在畫這幅畫,無意中令這幅畫及其周圍的顏色産生差異。
下一頁暴風雪:漢尼拔和他的軍隊翻越阿爾卑斯山 油畫 1812年展出上一頁諾勒姆城堡日出  油畫 約1845年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