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漁夫 油畫 1796年展出 |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4-16 18:05:46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
海上漁夫 1796年展出油畫,畫布 這是透納在皇家美術學院年展上展出的首幅油畫作品。從1790年開始他就在此展出水彩畫,這一年他展出了10幅水彩。就在展覽前夕他剛剛過了21歲生日,他無疑覺得該是他嶄露頭角的時候了。雖然在地誌畫上他有了些名氣,但要確立畫家的名聲,他覺得還得拿出一幅更具雄心的作品。靠地誌畫是不行的,尤其在當時學院派劃分的等級裏,地誌畫往往僅被視為“地圖畫”。雖然我們找不出他在此之前動手畫過什麼油畫,但從這幅畫上的技法和品質來看,這絕非是他首次嘗試油畫。 漁船所在的位置是威特島,這是英國南部海岸線外護衛樸茨茅斯市的一個大島(53-54號)。透納于1795年走訪過該島,畫了大量關於海岸的速寫和水彩畫並收錄于《威特島速寫集》,不過卻沒有哪幅速寫能和這幅畫完全對應。直到最近,人們一直以為,畫面左側的一系列白堊岩石就是此島西端著名的尼德爾斯礁石群。然而,現在大家卻認為,透納畫的是愛德華•戴斯早就畫過的淡水灣裏的礁石群。在皇家美術學院展覽評論導讀中,這幅畫因其自然主義的特色而獲讚譽:“船隻在海面上自然漂浮、搖曳,水波盪漾,效果逼真。”其實,從光影的處理手法以及月光火光的交織來看,透納是在刻意模倣諸如克勞德•約瑟夫•韋爾納 (Claude-Joseph Vernet ,1714–89)、德比的約瑟夫•萊特(Joseph Wright of Derby ,1734–97) 和菲利普•雅克•德•盧泰爾堡(Philippe Jacques de Loutherbourg ,1740–1812) 這些前代藝術家的風格。那流暢的筆法和細膩畫面也許尤其反映出了德•盧泰爾堡的大陸風景技法對他的影響。但是畫面上已經出現了劇烈漩渦結構的跡象,這在其後來的作品,如《暴風雪——港口外的汽船》中,將是一個重要的元素。 透納首次展出油畫,便有斬獲——據説這幅畫被一個本來默默無聞的斯圖爾特將軍以10英鎊買走。之後,透納又在1797年,展出了雄心稍遜也許是更早創作的《月光,米爾班克習作》,但在皇家美術學院卻沒有售出。此時,正值英法交戰時期,戰爭一直持續了20年。海岸和海洋對人民的生活乃至國家的生死存亡更加重要了。在這一背景下,透納以早期的一系列重要的海景作品為自己贏得了榮譽(的確,海洋題材在他的全部油畫作品中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一幅是作為對小維登的《風浪中離岸的荷蘭船隻》(1672,藏于俄亥俄托萊多博物館)的回應,這幅畫後來歸布裏奇瓦特公爵三世弗朗西斯•埃格頓(1736–1803)所有,公爵還定制了透納1801年的《風浪中的荷蘭船隻》作為配畫。這幅畫作于《海上漁夫》後僅僅五年,此時透納還只是皇家美術學院的候補會員。美術學院院長本雅明•韋斯特以“倫勃朗之可想而不可為”來評價這幅畫。 1818年,透納為《研鑽之書》,把《漁夫》刻成了版畫,但是未能出版。這個水彩速寫細節變化很大,但仍能明顯看出是同一幅畫,這也説明即便事隔多年,透納對自己第一幅成功的油畫印象何等深刻。月光和海景的組合在他的作品裏依然是個能夠喚起記憶和情感的題材。
|
這是透納在皇家美術學院年展上展出的首幅油畫作品。1818年,他把它刻成了版畫。 |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