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球金融風暴下中國藝術界綻放出朵朵奇葩。各大藝術機構及展事紛紛登臺亮相。上海雙年展、北京雙年展等業內大戲不斷上演,《改造歷史》《吳冠中展》等一場場精彩展覽紛至遝來,盡顯中國藝術的繁榮氣象。

2010年,大師的背影勾起人們無盡的思念。張仃、吳冠中、華君武先後離去,這是中國美術界的重大損失,他們的畫風人格將激勵藝術人上下求索,永志不忘。

2010年,中國藝術市場延續了去年強勁的勢頭,今年全面爆發,整體躍上“億元臺階”。據不完全統計,截至最新消息過億拍品已有20件。而由英國一家小拍賣公司拍出的價值5億元的乾隆瓷瓶,更是引起世人驚嘆和無盡猜測。

2010年,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國寶開始眾望回歸。繼圓明園150週年紀念日中方跟英國博物館展開全球尋國寶行動以後,一場全球尋寶大幕拉開:國家文物局與國外政府交涉,國外藏家主動歸還中國文物,一件件國寶正在踏上回家路。

2010年的藝術高考一改往年的火爆,逐漸降溫。家長和考生對藝術教育的思考逐漸回歸理性。而受市場等因素的影響,國畫人才後備不足,教委調整文化課考試分數線,中國藝術的後備軍建設令人擔憂。

“跨界”成為一個流行詞,“越”過界限的藝術家們走出畫室,走進公眾,成為聚光燈下的重要角色。打破界限,跟社會各界、各種文化現象全面聯手,藝術家努力嘗試完成人文關懷的使命和公眾知識分子的責任?

 洪晃+沈黎暉+張長城
越過了固有的邊界和專業的局限,跨界帶來的是知識與思維方式的整合,同時也是對審美感官的激發,在藝術與泛文化的環境下,美術、文學、音樂、電影、舞蹈等領域的界限逐漸模糊,甚至與美學之外的學科交叉互動。
 張元+劉小東
張元是中國著名的電影導演,也是一位善於捕捉社會影像、攪動時代的攝影家。作為摯友的當代藝術家劉小東曾這樣描寫張元“就是這個傢夥,他思維的觸角像他的髮絲,也像他賊亮的鳥眼,每部作品都敏感地觸及到了我們社會的痛處,每部作品都預示了我們的明天。”
曾梵志+沈培藝+濮存昕
由舞蹈家沈培藝主演、話劇表演藝術家濮存昕旁白、曾梵志擔任視覺總監的舞蹈詩《夢里落花》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上演,沈培藝希望“通過兩個不同時代的女性靈魂的對話,引發一場對於女性生命本質的追問與思考”。
 洪晃+喻紅
洪晃,中國互動媒體集團的CEO,《世界都市iLOOK》雜誌主編兼出版人,在2004年被評為亞洲最著名的四個媒體人之一, 是大陸唯一入選人。喻紅一直是為國內外藝術界和學術界所重視和進行研究的當代女性藝術家。

2010年,金融體制逐漸介入藝術領域,上市公司高調進入藝術投資,各種藝術基金産品的誕生……藝術金融衍生品會成為又一個投資方向嗎?第一批以金融手段收藏藝術作品的人成為吃螃蟹的勇者。

 尤倫斯與民生銀行攜手走近當代藝術
長期關注中國當代藝術的尤倫斯與民生現代美術館都表達了己方在發展過程中的落寞以及希望合作的意向。這個“春天的約會”可謂恰逢其時,開創一個最具價值和未來意義的新形式。
文化産權交易所能否成為市場助推劑?
由於我國文化産業市場化程度比較低,很多産業模式和運作機制都不是很健全,導致一些産業政策和文化機制反而阻礙了文化産業的快速發展,文化産權交易所就是在這種矛盾非常突出的背景下産生的。
5家上市公司發力藝術品投資
Wind資訊近日梳理的一份參與藝術品投資的上市公司目錄顯示,目前已有5家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從事了藝術品投資。這幾家公司分別為電廣傳媒、東方金鈺、弘業股份、張江高科和法拉電子。
中外銀行藝術品投資收益普遍超10%
更多的投資人將目光從樓市、股市、基金、債券等傳統投資領域,轉移到了藝術品投資上。商業銀行也很看重這一塊投資的福地。據Bankrate銀率網統計,藝術品投資收益多在7%-10%左右。

自拍賣誕生那一天,藝術品的真假問題便伴隨左右,王羲之“平安貼”的真假,保利被訴拍賣盜竊畫作,嘉德被訴拍出假畫,新興藏家的熱情和積極性在經受考驗……千呼萬喚的藝術法,何時能規範日益活躍,真假難辨的藝術世界?

2010年中國藝術雖然整體處於大繁榮階段。但不難看見,規範藝術市場成為當前迫切。“熱錢”在藝術市場的悄然出沒應當引發警覺,對於智慧財産權的保護更需重視……這都將是亟待解決的藝術市場發展的隱憂。

2010年中國藝術留下了一個光輝、繁榮的背影,2011新年伊始,一系列新的藝術活動將會開幕,《藝術中國》將一如既往跟您共同見證中國藝術的繁榮,跟您一起為中國藝術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