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這對於觀眾來説,可能僅僅是閃過的幾個詞語,而對於一位勤勉多産、精力旺盛的藝術家來説,卻是曾經細細品味、真切記錄過的漫長歲月。在已經年逾九十的張仁芝先生的大量寫生與創作中,我們驚嘆于他對風格的多樣且深入、對不同表現方法的信手拈來,以及永遠不變的詩心畫境和對自然造化精神的感動。
張仁芝1935年生於天津薊縣,美術啟蒙于名家胡定九。18歲考入央美附中,22歲升入中央美術學院。從中央美院到北京畫院,張仁芝先生師從蔣兆和、李可染、宗其香、秦仲文等諸位先生,後又從白雪石先生處受益良多,從人物畫到山水畫,從古畫臨摹到當代寫生,從西畫體系到筆墨錘鍊,都有了深入的學習與探索。因此,他基本功紮實、創作題材廣泛、風格手法多樣。同時,他精力充沛、創作歷程近70年,步履遍及幾個大洲,留下了大量值得深入研究的畫作。正如他自己所説:“我想在作品中寄託一種對真山水的熱愛。我用書寫性的筆墨、中國畫的審美規範把西畫的造型方式轉化過來,我這一輩子就幹了這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