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推介

加文•特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14 10:25:3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加文•特克于1967年出生於英國吉爾福德,1989年至1991年就讀于皇家藝術學院,目前在倫敦生活和工作。

《洞穴》(1995年)是一件經加工後的複製作品,這讓特克沒能取得皇家藝術學院美學碩士學位。作為畢業作品展演示的一部分,他向大家展示了一個空的工作室,倣照“英國遺産計劃”在墻上挂一個藍色牌匾,上面寫著“肯辛頓區/加文•特克/雕塑家/1989年至1991年在這裡工作”。這樣的牌匾通常可以在建築物的外面看到,用來紀念曾經很有名的居民。一個人要想獲得這樣的牌匾,除了其他條件外,還有就是他必須去世二十年以上,“並且對人類繁榮和幸福事業有過重大貢獻。”特克在他事業還未起步之前,這塊牌匾就已經證實了他對未來社會的重要性。他通過將工作室改造成一個裝置空間,從而改變了空間被感知的方式,那塊牌匾讓它看起來具有重要意義。畢業考試委員會聲稱特克的作品沒有達到畢業作品要求的標準,因此需要重考,不予授予其美學碩士學位。

特克一離開學校,就延續之前的風格繼續他的事業,主要圍繞歸屬權、真實性及身份為中心主題展開創作,常把自己作為作品的主要對象,這方面的一個典型例子就是《流行》(1993年)。正如安迪•沃霍爾曾描述的那樣,特克在這件作品中借用了年輕搖滾明星席德•維瑟斯的身份,做成了真人般大小的蠟像,以貓王艾爾維斯•普雷斯利的姿勢唱著“我的方式(My Way)”。

特克的《面孔》(2004年)作品集參照了沃霍爾。這位美國藝術家在20世紀80年代製作了一幅他的對手德國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的版畫,特克毫不遮掩地抄襲了這一技術,以此作為對他可靠性的嘲諷。展示在這裡的六張圖片似乎就是艾爾維斯•普雷斯利、切•格瓦拉和約瑟夫•博伊斯的圖像,但是一經仔細檢查(利用一些線索,比如像標題“顛倒的切•格瓦拉”這樣的文字遊戲),就會發現其實那是特克本人化了粧,以便看起來像偶像的形象,這再一次質疑了身份的觀念。

特克的作品參加了1997年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舉辦的頗具影響力的“感覺”展覽。他的作品參加了許多群展和個展,包括:“白象”, 西恩•凱利畫廊,紐約,2004年;“物質文化”, 海沃德美術館,倫敦,1997年。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