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中國網

王鵬澂:《文姬歸漢圖》中的“蔡文姬”形象並不一定是歷史真實

王鵬澂:《文姬歸漢圖》中的“蔡文姬”形象並不一定是歷史真實

時間: 2024-06-24 | 片長:00:03:41 | 來源: 藝術中國
專題 >

日前,“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主題展——‘久久為功’品讀書畫中的中華文脈”展覽正在北京中華世紀壇展出,該展覽深度挖掘“中國歷代繪畫大系”的編纂和出版成果,從“大系”中精選表現“閱讀”主題的作品,展覽通過展出作品高清打樣稿、數字作品、出版物、文獻等共320余件,邀請觀眾走進展廳閱“大系”,走進“大系”讀中華文脈。

展覽自2024年1月22日開幕以來,觀眾絡繹不絕,引領大眾回望中華民族書香傳世的悠長文脈,感悟歷代先賢的人文理想和心靈世界,同時關照當下,推動全民閱讀深入發展、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起到重要作用。

展覽舉行期間,我們邀請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美術與設計係王鵬澂教授來到展覽現場,請他結合展覽談談如何欣賞名畫。王鵬澂教授在央視的《百家講壇》節目中以精讀文本的方式,對中國古代名畫精彩紛呈地解讀。本次展覽,王鵬澂教授圍繞《採薇圖》《文姬歸漢圖》《搗練圖》幾幅大家耳熟能詳的名畫,從繪畫技法、畫面人物的歷史故事、時代背景等角度娓娓道來,以全新的視角為觀眾打開了品讀名畫的新視野。

金,張瑀,文姬歸漢圖,吉林省博物院

問:

展覽中有一幅《文姬歸漢圖》技術非常高超,作者張瑀是金朝的畫家,為什麼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會産生這幅作品?

王鵬澂:

我覺得《文姬歸漢圖》也是被低估的一件作品,它和宋代明代和元代出現的一些“文姬歸漢圖”以及“胡笳十八拍”的故事畫共同打造出百姓口口相傳的一個蔡文姬的歷史形象。

作者為蔡文姬塑造出了一個大女人的人設,為什麼我説是人設?因為很可能畫中所表現的蔡文姬,百姓認知的蔡文姬,跟歷史真實的蔡文姬不完全相同,為什麼?因為首先畫面居中的蔡文姬騎著高頭大馬,周圍有十多個匈奴和漢朝官員。蔡文姬身著華麗的服飾,頭戴氈皮帽,身披雲肩,都突出了她身份的不同尋常。

文姬歸漢圖(局部)

那麼這幅畫所表現的蔡文姬是什麼身份?她是流落匈奴之後當了左賢王的王妃,曹操惦記老友蔡邕有個女兒還流落在匈奴,所以用重金將她贖回來。這就是我們民間故事之中的蔡文姬,也是畫中著力表現的身份高貴的蔡文姬形象。

而歷史上真實的蔡文姬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她是匈奴左賢王王妃。史書上提到蔡文姬“沒于匈奴左賢王”,沒就是收沒,    蔡文姬很可能是在兵亂中被胡騎所獲,也許就是被左賢王手下的官兵所得,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悲慘的女子,沒有證據證明她是一個王妃。可是畫家為什麼要強調她王妃的身份?因為如果她是王妃,她歸漢代表著她放棄了優渥的生活,放棄了榮華富貴,甚至放棄了她和左賢王魚水和諧的婚姻,還有自己的孩子毅然歸漢。

為什麼她要歸漢?因為她對故國的一份眷戀,思鄉之情甚至可以引申為對大漢的忠誠。

文姬歸漢圖(局部)

所以作者描繪蔡文姬歸漢的過程,雖然是一個定格的畫面,裏面透露的資訊卻非常之多,比如引路的胡人扛著旗,騎著一匹大馬,大馬旁邊跟著一匹小馬駒。小馬駒有兩個指意:第一,歸漢不可能帶一匹懷孕的馬,或者大馬帶一匹小馬,只能説明小馬是在歸漢途中生育的,側面反映出歸漢路途漫長,連小馬駒都生出來了;第二,蔡文姬歸漢,她是和自己孩子骨肉分離,據説她生育了兩個孩子。小馬尚且能依偎在母親身邊,蔡文姬只能形單影隻,孤孤零零地回家。這也就襯托出蔡文姬內心母子分離的愁緒,也側面烘托了她歸漢的決心。

文姬歸漢圖(局部)

另外畫面中的胡漢官員都在馬上弓著腰,拿袖子或扇子擋住自己的臉,説明歸漢的路途非常艱苦,風大沙狂氣候寒冷,歸途又漫長,久在馬上的匈奴武士尚且要弓腰取暖,躲避風沙,左下角的狗據説是匈奴的名犬,現在像一條落水狗,已經前胸貼後背了,這些細節都襯托出歸漢路途的艱苦。

可是蔡文姬坐在馬上仍然正襟危坐,她身上的衣袂和飄帶都被風吹起來了,她同樣感受到猛烈的風沙,但為什麼她還能端坐著?因為她作為一個漢人,作為一個士族貴族,她不能因為惡劣的環境就把自己應有的尊貴風骨放下了。

文姬歸漢圖(局部)

第二,形象也表現出蔡文姬歸漢的毅然決然,如果她沒有堅定的決心和堅強的毅力,她不可能歸漢成功。所以畫中塑造的蔡文姬形象,她忠於大漢,能夠風塵僕僕、不遠萬里克服了一切困難,最終回歸故里的尊貴形象。

可是真正歷史上,蔡文姬應該不是左賢王的王妃,她應該也是眾多天涯淪落人中的一位,傳説中她所寫的《悲憤詩》《胡笳十八拍》我們感受不到她作為王妃的尊貴,,她的經歷非常悲慘。

我個人覺得美術作品加工了這個故事,抬高了蔡文姬的身份,如此形成的文化意義和影響非同尋常。蔡文姬是三國時期的人,在三國之後的魏晉,隋唐甚至北宋都強調文姬歸漢的故事,為什麼我們認為作者可能在金代、也可能是南宋就有了很多這個題材的繪畫?

因為北宋為金所滅,很多貴族大臣和皇族、宋人被俘虜到金國。他們在金國也盼望著回歸故土,所以很可能是文姬歸漢這一題材給了他們抒發情感和意願的突破口。所以在北宋之後,從南宋和元代開始,才把這個題材廣泛地創作出來,為蔡文姬塑造了匈奴左賢王王妃的身份,形成了口口相傳的蔡文姬的歷史文化形象。所以我覺得這幅畫體現的是當時畫家的一個心聲,他們借助這樣的人物形象把自己回歸故國的願望抒發出來。

文姬歸漢圖(局部)

上為《文姬歸漢圖》、下左為趙佶摹《虢國夫人遊春圖》、下中為李公麟的《五馬圖》、下右為韓幹的《牧馬圖》之中的馬

這張畫畫的也非常好,比如從馬的細節看,歷史上韓幹畫馬,李公麟畫馬很有名,還有宋代畫院臨摹的《虢國夫人遊春圖》中的馬也非常細緻精彩。但是那些馬與《文姬歸漢圖》裏的馬相比脂粉氣太濃了,形象的力道和生命氣息遠遠不如《文姬歸漢圖》,畫中的馬很簡練,線條也是曲鐵斷金。我覺得《文姬歸漢圖》中畫的馬在古代是畫的最好的。

這張畫從人物,從情節的設定,調動了一切有聲無聲的資訊服務於“文姬歸漢”這樣一個主題,真是達到了一個傳神寫照的高峰。

專題:

“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主題展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2024/5/8/2024581715135238052_34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