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介鳴演講的題目是《順流而下 移動、出發或回轉》,胡介鳴是中國數字媒體和錄影裝置先驅藝術家。他的藝術創作駐足於時間、時空、歷史、記憶的交替更疊,作品中的物體、材料、影像、交互程式能為觀眾建立起一種難以名狀的時空場域感受和敘事關係。
胡介鳴演講現場 攝影:劉鵬飛
從2020年底到現在,胡介鳴採取駐地創作的方式,以順德流動和實用為主題,用影像藝術記錄和創作了順德本土所發生的與食物相關的藝術形式。胡介鳴共三次來到順德考察,幾乎走遍了順德的灘塗、空地和廢棄的場所。今年11月他在順德杏壇鎮右灘地區發現了符合自己對順德想像的空間。
胡介鳴創作的作品《順流而下 移動、出發或回轉》表現了多組年輕人在河灘上愜意輕鬆的野餐場景,這一作品很自然地讓人聯想到修拉的名作《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但畫面中又明顯可以看出照片拼貼的形式,具有鮮明的超現實、後現代的風格。
胡介鳴演講現場 攝影:彭文彪 圖片來源:大乾
野餐這一形式代表了現代人飲食的自由感,藝術家特別強調了自己後現代的影像表達方式。他在收集到的原始影像素材的基礎上利用數位技術將一種艷俗主義的影像手法,以強烈明艷的色彩來表現當代人的精神狀態。
《順流而下 移動、出發或回轉》看似輕鬆的畫面的背後是嚴謹的創作過程,胡介鳴形容為類似“食物烹飪”的過程,藝術家在右灘河灘邊拍攝了大量模特為素材,圖片面貌儘量保持順德地區的原始風貌,而經過後期數位處理中,作品誇張的部分又構成作品最關鍵的部分。
胡介鳴X大乾,視頻來源:大乾
胡介鳴強調後現代主義突破了現代主義經典藝術範疇,擴展到了生活層面,特別是在地性融入到作品中的重要性。在長期的駐地創作中,他意識到當年印象派畫家的寫生創作其可貴之處就在於在地創作,在場環境資訊的加持對創作有很大力量。近年來他無論在北京、順德、新加坡等地創作都會駐留在當地一段時間,採納當地的模特和環境。去年他在北京隔離14天期間創作了《格物系列》,作品一經推出就獲得了廣泛關注,入選了2020年度當代藝術年鑒。
目前胡介鳴正在進行作品最後的調試階段,他嘗試了一種UV的最新數位輸出方式,對於作品的細節層次還要做出微調,屆時作品將作為OCT雙年展的壓軸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
胡介鳴
胡介鳴,1957年生於上海,是當今中國數字媒體和錄影裝置的先驅藝術家之一。胡介鳴的藝術創作駐足於時間、時空、歷史、記憶的交替更疊,利用眾多的媒介,不論攝影、錄影或數字互動技術,持續提出他的觀點和質疑的主題。讓觀者置身於過去的、不確切的某一個時空中,個人記憶中的圖像被喚起,形成個體的文本。
(完整演講文章後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