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化龍橋》 策展人:段煜婷、王遠淩
化龍橋地區曾是被譽為中國西部老工業重鎮重慶主城區內的一個重要的工業區,整個化龍橋工業區的形成始於抗戰陪都時期,由於化龍橋位於重慶至成都的老路旁,是出重慶的必經之路之一,加之靠近朝天門碼頭,水陸交通雙雙便利,所以成為了位於重慶母城之中最重要的工業區。
建國初期,在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加快實現國家的工業化的進程中,化龍橋地區的工廠也在五十年代的公私合營改造中全部成為國有企業,成為國家財政的主要收入來源和主要支出渠道。
在強有力的中央集權計劃式管理之下,國有企業基本上沒有自己的利潤追求,成為事實上的“國家工廠”或者説是“生産車間”。
由於國有企業與生俱來的物質和地位上的優越性,從五六十年代到其最興盛時期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期,化龍橋就一直是最讓重慶人羨慕的區域。
化龍橋轄區內工廠主要以機電(機電廠多為軍工企業)、橡膠以及汽車配件生産為主。其中機電類的工廠有重慶微電機廠、重慶特種電機廠、博森電器廠(原重慶第二電器廠),橡膠類生産廠有中南橡膠廠、重慶第二橡膠廠,汽車配件類則主要為紅岩彈簧廠、卡福汽車配件公司,另外還包括重慶閥門廠、重慶造紙研究所、備戰糧庫等國有企業,早年還有大大小小數十家的街道企業,主要從事零件加工等工作。
不以盈利為目地、甚至靠國家長期補貼的國有企業在一定的歷史階段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快速推動作用,但長期缺乏競爭性和創新性也是它的弊端所在。
1994年國家對國有企業進行改革,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化龍橋又成為了重慶主城區內面積最大的欠發達地區。在2005年片區進行整體改造之前,這裡居住了12000多戶家庭,且絕大部分都是下崗企業職工,家庭月收入不足1000元。
從2005年起化龍橋地區開始進行整體改造,其間建起了重慶最具有代表性的國際性綜合社區——重慶新天地項目。至2016年1月1日,該片區最後一片工廠家屬區搬遷工作全部完成。
本次展覽所收集的照片來自化龍橋地區的重慶特種電機廠、中南橡膠廠、博森電器廠、卡福公司及紅岩彈簧廠,這些帶著體溫的生動照片向我們展現了中國國有企業發展的一段歷史縮影,使世人對興起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繁榮于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公有制工業經濟的生活以窺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