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眉 《綠樹蒼山圖》軸 紙 140×37.5cm山西博物院藏
傅山21歲時,傅眉出生,希望愛子長壽的傅山給兒子取名“眉”。聰穎的小傅眉剛剛四歲,就已經能背誦大段的經典,並能提筆作詩行文,被人們稱為“神童”,對兒子,傅山懷有深切的希望,他教給兒子學問、書法、藝術、武功,使傅眉成為日後人們稱為一代“奇人”的文武全才。雖然自己無意功名,但傅山還是希望兒子在繼承傅氏深厚家學的同時,精進學問,自成一家。然而,不幸卻從天而降,傅眉五歲時,母親便撒手人寰,扔下了傅山父子。誰也沒有料到,這只是一連串悲劇的開始。轉眼間,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在內憂外患的重重打擊下走向了崩潰的邊緣,崇禎十七年的兵火燒燬了傅山父子渴求平靜的願望,傅山的父親、兄長先後去世,為避兵燹,傅山全家輾轉避亂于山西各地,那時候,是傅眉扶持著年邁的祖母,照顧著幼小的侄兒,幫助傅山一起,帶領全家人餐風宿露,尋找一方安身的所在。自這年起,為了保守氣節和尊嚴,傅山出家入道,成為著名的“朱衣道人”,而養家糊口、贍老養幼的重擔便落到了傅眉的肩上,年輕的傅眉沒有絲毫怨言,他砍柴深山,賣藥街市,白日裏為養活一家老小辛苦勞作,只有到了晚間才拿起書卷,習練書法。順治十一年,傅山因反清被捕入獄,傅眉義無反顧地投赴監獄,陪伴父親;出獄後的傅山壯遊大江南北,聯絡反清志士,結交遺民學者,一路上是傅眉牽挽驢車,服侍左右;康熙十八年,清廷開“博學宏詞科”網羅知識分子,傅山被強迫抬進北京,是傅眉不離左右,保護著父親拒絕應詔的凜凜大義。多年父子如兄弟,六十光陰的荏苒倥傯,六十春秋的風霜雨雪,將這對傲岸嶙峋的文化巨人打磨地愈加頑強、堅韌。從某種意義上,他們不僅是父子,還是術業授受的師徒,是砥礪學術的畏友,是相與長進的同道,是心魂相依的支柱。
撰寫:宋濤編輯:羅元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