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雜誌主編、本論壇發起人之一方曉風教授做主題發言
非常感謝龐院長的主題致詞,我稍微補充一點資訊:我們今天到場嘉賓一共有將近400位,他們分別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的150多所院校。所以,今天這個會是一次有相當代表性的盛會。
“腹地智慧”這個題目是去年我們動意之後,便開始跟川美很多領導接觸,並且很快達成了共識。我們實際上花了一年的時間來籌備這個活動,今天能夠如期、順利舉行,我非常高興。
下面,結合我的PPT一起來講這個事情。
腹地風光
我用的題目是“西部:一個設計反思的視點”,跟“站在西部看中國設計”的意思大體一致。為什麼要選擇西部這個話題呢?我去年來到川美以及去到其他幾個西部地區以後的一個突出感受是:在我們主流媒體,包括主流的設計媒體、專業媒體裏面,西部都沒有得到很好的關注。我們的主要目光投在了東部地區很時髦的設計上面,而這些時髦的設計又是來自於對西方的模倣、複製。而在西部,我們反而能看到很多很鮮活的、有生命力的東西。這是我當時想選擇這個話題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一個簡單的動機之後,我自己做了一個小小的梳理,得到了“腹地”和“資源”兩個概念。回顧中國歷史,我們會發現西部在中國的歷史上承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抗戰時期為例,如果沒有大西南作為一個後方,八年抗戰堅持不下來。因此,西部在中國戰略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某種程度上講,世界發展到今天,文化之間的競爭是非常殘酷的。所以,西部又呈現出一個文化腹地的概念。今天在東部地區很多已經淪喪的東西,可能在西部仍然保有。
從文化溯源角度講,西部是非常值得我們重視的一個資源。以往談西部,可能經常是把西部作為一個落後的代名詞,或者説以前我們講搞西部開發,是一種東部地區要幫助西部地區的概念。但是,今天我們在這個地方談西部設計,絕對不是這個意思,恰恰相反,我希望它成為一個新的契機,這個新的契機實際上是希望東部地區的人更多地關注西部地區,不是幫助,而是從中學習。在組織這個論壇的過程中,出乎我們意料的是,很多來自東部地區院校的非常積極地參與。今天來到現場的院校中,更多的並不是來自西部地區,而是東部地區。這多少證明了我們的設想不是完全荒謬的,而是有現實基礎的。
接下來,我強調一下文化和文明的區別。
我們以前一直有一個提法叫“先進文化”,其實用先進和落後區分文化是絕對錯誤的。文化沒有先進和落後之分,但是文明有。文明基本上屬於可見的層次,一般是指物質成就和行為規範,而文化是超越這個層次和概念的。在英文裏,兩者區分的很清楚,但是在中文裏,因為構成很相似,容易給大家造成誤解。英文的“文化”,從詞根上看,其最本質的東西與偶像崇拜及宗教有關係,與精神世界相關聯,它是一套價值體系。所以,我們如果站在一個文化的立場上重新審視我們做過的事情,就不應該用先進或落後思維來看待。實際上,政府所講的西部開發,都是把經濟作為一個指標來衡量。中國前三十年的高速發展,基本是在唯經濟論指導思想下開展,而三十年之後的今天,我們應該相對冷靜地來思考唯經濟論下大家越來越不樂意看到的局面。
我們知道成都和重慶這兩個城市相鄰不遠,但是性格差異卻非常大。但是它們在高速發展二三十年之後的今天,面貌已經趨同。物質載體是對精神世界的客觀反映,因而原來兩座城市強烈的性格差異,現在感受不到了。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我覺得太表面化,根本不能解決問題,更多只是商業上的宣傳手段,是一種騙局。我們真正的山水城市應該是什麼樣子?山水城市絕不是把建築做成像山一樣,而更多是強調城市跟山、水之間的和諧關係、依存關係。四川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城市叫做閬中,傳統上叫做風水城市,有目前保存得比較好的風水格局,基本上能夠非常集中地呈現出我們古代城市對風水的關注是如何在城市建設上體現出來的。這才是我們中國傳統意義上真正的山水城市。人的尺度與自然尺度之間是一個適宜的關係。
這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張老圖,演示閬中為何是一個風水城市。很有意思的是,翁城(音)跟主城門之間呈一定的角度,是為了防止泄氣。城中的道路基本沒有完全貫通,也是為了氣的控制。由於是沿著水發展的城市,傳統上認為水是帶來生氣的,所它沿水發展出了很多的水口建築。這個形成了中國特有的一種景觀手法。這是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沒有的。這個才是表現我們國家、民族山水相依的思想的東西。
水口建築形成了中國特有的一種景觀
我們完全可以在西部現存下來的大量實例裏,更冷靜地看我們的這些發展成就和過去的智慧。接下來,我引用的案例是貴州的西江苗寨。關於這個苗寨,我特別想請大家一起思考的一個點是,苗族人在並不富庶的土地上面完成了一個如此大規模聚居的建築建設,並且生活了那麼長時間、那麼多代人,是什麼東西維持了如此大的人群在這麼一塊貧瘠的土地上面高品質地生存下來,並且最終形成了壯觀的聚落景象。如果只是從建造能力考察這些東西,並沒有什麼意思,因為現在的建造能力的確大大超過了那個時代。如果僅僅是從審美上看待也會有偏差。西部地區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多山”,自然資源並不是十分豐厚。因為它生態基礎的薄弱性,所以搞西部開發是非常慎重的。如果西部還在模倣東部已有的發展模式就等於自殺。這條路實際上走不通的。但是已經開始走了。這也是我們想辦西部論壇的一個原因和出發點。因為西部對東部模倣是不可遏制地衝動,就像我們中國改革開放第一步是對西方的模倣一樣。在學習第一階段,模倣是沒有問題的,但不能一直這麼走下去,應該依據自己的條件思考自己的問題。
苗寨風光
講腹地意義的時候,一直會提到一個詞彙,叫做後發優勢,但是這個後發優勢爭論特別大,大在哪個地方?就是後發者往往不利用這個優勢。從我們國家已有發展經驗來看,一定要把別人的路走一遍,才知道這路錯了。這是人認知的一個缺陷,我們搞教育也是這樣,這個不能做,但是學生非要做一遍,才知道這個是錯的。對一個國家、民族、地區而言,這種試錯的方式成本太高,代價太大。某種程度講,我們經不起這樣的試錯。所以,我們要避免這種試錯。
對於今天的西部地區來説,有一個好處是我們處在一個交流非常快捷和便利的資訊平臺上面,把東部發展的成果和西部現有的東西之間進行比照,會有一個很好的參照係。恰恰也是東部地區在其二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中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這也給我們今天在西部看這個問題提供了很好的參照或者基礎的制約。
最後一點是關於文化立場的問題。這些年,中央政府也開始提文化立場的問題了。我們在對外來文化的模倣當中,存有的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在模倣的過程中,漸漸地忘記或者忽略了我們的文化立場。
文化立場的遺忘或者忽略,實際上導致了我們後面一系列問題的産生。而文化立場更關鍵作用是我們人如何定義自身。這是文化最大的作用!在這裡,一個可參照的案例是美國人的西部。“西部”成為一個特殊的詞與美國文化有很大關係。美國人講西部,是因為其新移民身份在美洲大陸找不到一個自我認同,他們通過向西部的進發來重新定義自己這個民族。而我們恰恰相反,我們實際上擁有非常豐厚的歷史資源,但在漸進開發模式中忘記了自身,所以我們需要再次回到西部,重新認識自己。這點與美國的西部開發路徑不同,但有些微相似的地方。
美國那個時期出現的大量藝術創作,是根植于西部自身的行為和文化,包括經典的牛仔形象。他們在牛仔形象基礎上,不斷地演化、發展,最後變成了商業廣告裏面為人熟知的牛仔形象。在這個形象塑造的過程中,其實美國人更多的是在塑造自己的文化。雖然大多數美國人因為歐洲移民的身份而帶有強烈的歐洲文化的印記,但是美國文化真正地定位是在太平洋沿岸,而不是大西洋沿岸。美國人通過西部來確定自己的文化形象。弗雷德里克•傑克遜•特維在《邊疆在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性》中説:“美國的發展不僅表現為一個單線的前進運動,而是在一個在不斷前進的邊疆地帶回復到原始狀況,並在那個地區有新的發展的運動。”這是美國人自己的一個體會。但是我覺得我們跟美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雖然我們的歷史背景很不一樣,我們在今天面臨著一個相似的文化處境,即怎麼樣定義自身。
在今天,很多中國人其實已經不能夠很清晰地定義自身了,這個還體現在我們很瘋狂地海外購物浪潮裏。美國西部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演化、深挖的産物,到今天,西部這個概念也是持續進行的。不同時期的西部一直在表達,比如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汽車和公路,因為西部是相對開闊的。我們知道西部也有問題,就是幾乎不發展公共交通,這是它的一個缺陷。這是美國的歷史,不完全適用我們的西部,但是這裡面有很多相似的東西。
所以,我們在今天考慮西部設計的時候,更應該關注的是我們擁有的這個不一樣的起點,所以要採用不一樣的策略,要走不一樣的路徑。而這些東西,恰恰是中國文化繼續存續和發展的希望所在,否則我們的文化的確將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除此之外,在西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有幾個值得警惕的誤區:一是大城市化,這是我最近在西部特別強烈感受到的。中國是以農業為基礎的國家,西部農業所佔比重很大。但是我們目前的城市化非常糟糕:中國通過第一輪城市化運動,把人口從鄉村抽離出來,最近又開始搞“美麗鄉村建設”,而美麗鄉村往往結合著土地流轉,土地流轉之後,又進行村鎮的拆遷和更新。所以中國的城市化是第一步把人抽走,第二步把房子拆掉。大家完全可以想像,人沒有了,房子沒有了,傳統文化可以依託的東西也就沒有了。西部本身的自然條件不應該去走大城市的道路,可以走城市組團、城市集合的方式;二是旅遊化。很多人把西部的開發或者發展希望完全寄託在旅遊業上面。旅遊業有一個很好的名稱叫做“無煙工業”,但實際上旅遊業非常危險,尤其是目前中國的旅遊開發模式,動不動就講業態之路,所以全國旅遊跟麗江一樣,但凡出現個相對成功的商業模式,就會在全國各地不加限制地複製。最後,旅遊業承擔的角色實際是摧毀當地文化的利器。在這些憂慮當中,可以更明確的還是我們的價值標準,即文化立場。如果對文化立場沒有一個清晰地認識,西部所謂的發展實際上是一種自我否定的開始。因為中國已經經歷了自我否定式發展三十年了,再自我否定下去,民族的未來是沒有希望。
四川美術學院的建設在中國九大美院也好,十大美院也好,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路,採用了不一樣的策略。在四川美術學院校區建設中有幾個方面是值得我們尊重的:對地形的尊重;相對低成本的控制;本土設計力量的利用。
但是中國其他的高校,如中央美術學院的美術館交給日本人做,清華美院的樓交給美國人、瑞士人做,魯迅美院是交給德國人做,這種把樓交給外國人做作為值得誇耀的事情,不給本土設計師以機會,文化從什麼地方去生長?四川美術學院某種程度上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也是我們論壇選擇在四川美術學院舉辦的原因。
習主席講“要看得見青山,要留得住鄉愁”,而現在我們已經可悲到一個尋常的鄉村景觀在一定的時節都會吸引無數遊客來觀看。這説明什麼?説明我們離這種美太遠了。
我最後的話是,希望這樣的景色再次歸於平淡,説明我們已經回到山水相依的環境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