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燒製作品出爐
7月19日,今天是藝術家們在德化進行陶瓷創作的最後一天,大家一邊抓住最後的時間進行創作,試圖將這次德化之行的最美好的記憶全帶走,而另一方面,“回歸與啟航——中外藝術家當代陶瓷對話展”將於明天開幕,呈現中外藝術家們十余天創作成果的時刻即將到來,大量精彩的作品陸續走出藝術家的“閨房”,運到展館。藝術家、工人們開始緊張得討論著展品的呈現方式。正如藝術家們在創作中對傳統陶瓷的突破一樣,我們相信明天開幕的展覽中,作品的視覺呈現方式一定也會給我們不一樣的驚喜。
工作人員陪同德國藝術家Alke Reeh去查看她未完成的作品,當其他藝術家不斷燒制出新的陶瓷藝術品時,她根據自己的節奏和判斷繼續著自己的創作。在她眼中,“欲速則不達”,有時候“快”會讓人看不清眼前的問題,只有慢下來,才能發現問題所在,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和內心的感受。或許,從Alke Reeh身上,我們能體會到藝術中的生活哲學,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一場洗禮。
荷蘭藝術家Brigitte Antonia Jacoba參觀了各個藝術家的作品,當她看到中國藝術家薛行彪用廢料加工做成的作品時讚不絕口,在她看來,有時候我們準備扔掉的東西其實非常漂亮,有其存在的價值,但有時候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絕佳的創意把它變廢為寶,希望今後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將藝術回歸生活。
義大利藝術家Gaetano Di Gregorio在這次創作中,有一件作品讓我們印象深刻,他將這次參加“2015中外藝術家泉州對話”的所有藝術家都畫在陶瓷上,這件作品是他專門為這次活動創作的,也代表著特別的意義,十多天與各國藝術家的交流和相處,讓他更加珍惜剩下的時光,他還向我們興致勃勃地指明哪個小人代表著哪位藝術家,現場一片歡聲笑語。或許對他來説,這也見證了他一段美好的回憶,關於陶瓷,關於德化,關於泉州,關於中國。
在創作休息的間隔時間,德國Keramion陶瓷藝術基金會美術館館長和我們交流了關於德國的一些文化,她説在德國把依靠家長的孩子的媽媽叫做house-mama,許多孩子一般在12歲就獨立了,甚至大部分的學費也是孩子自己靠兼職賺來的,父母只起到在旁邊建議的角色,當然父母也歡迎孩子回歸家庭,只不過由孩子自己來決定人生的選擇。文化的交流給這次中外藝術家陶瓷交流會增添了絢爛的一筆。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藝術家們在這次陶瓷創作和互相交流間,不僅是一次身體的徒步旅行,也是一次心靈的錘鍊。回歸與啟航,這是新的起點,引領我們向著藝術的遠方。
更多請瀏覽:【專題】 2015中外藝術家泉州對話
工作人員幫助荷蘭藝術家Brigitte拍攝作品
藝術家唐承華檢查作品
工作人員與德國藝術家Alke Reeh交流
德籍華裔藝術家楊起在工作室
中國藝術家劉旭光在創作
藝術家劉愛民在創作
中國藝術家沈岩展示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