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講道茨(五) 展前直擊:八大問題

時間: 2015-06-16 09:21:32 | 來源: 藝術中國

首頁> 展覽

展覽即將開幕,就在本週,6月19日,今日美術館3號館,15:30分。作為策展人,我是帶著問題去策劃道茨的展覽的:

1. 俄羅斯當代藝術也有“抽象熱”嗎?什麼是“俄羅斯抽象藝術的最前沿形態”?道茨沒有追隨歐美當代藝術的時尚形式和方向,也沒有追隨曾經被西方極度推捧的俄羅斯政治波普,而是從俄羅斯前衛藝術的傳統出發,堅守自己的藝術立場,毫不避諱地為自己貼上“抽象的標簽”,他在俄羅斯的創作孤獨還是有很多同道?

2. 道茨的“意念抽象”藝術創作,其形式與審美的根本是什麼? 道茨開創的“意念抽象”強調對內在世界的發現以及向深層潛意識尋找藝術原動力,他和中國的佛學的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他和道教的智慧真的能對上話嗎?

3. 王端廷老師曾經指出(庫藝術):抽象藝術是在西方藝術史的邏輯中形成的文化成果,其基礎和本質就是科學,具體而言是數理科學,當然也包括心理學。另一種觀點是否會成立?即抽象藝術的基礎和本質還是藝術與精神,而幾何、線條依然是形式,心理學也是工具。

4. 一位藝術家越是成熟,歸類的畫畫對他來説就越不重要,就像譚平:是具象、表現、抽象表現、抽象都不重要。他只要“畫畫”。另一方面,是否也和當下中國的抽象狀態有關,大家都是“抽象”了,那就連“最抽象”的人也不想抽象了,這樣的抽象熱能熱多久呢?而理論家與藝術史必須將藝術與藝術史有一定歸類,社會與觀者也必須有一定的導讀?這也是本次展覽想為藝術界做的一點工作。

5. 如果説西方的抽象藝術已經完成了其從開始到終結的過程,是一個圓滿的圓環了。而現在中國的、俄羅斯的抽象藝術又還在前行,它們的出口在哪?

6. 能否深度梳理一下“抽象藝術”與“觀念藝術”

7. 中國抽象中的民族、鄉土思考?

8. 抽象與意象

通過比較與交流會發現很多有趣現象,道茨説:當代抽象藝術走到了一個死衚同,繪畫是無主題、無名字的,只有一系列數字編號。它通常會破壞並使已創造出的美感過於簡單化......

道茨因此命名他所有的作品,而在譚平的新個展“畫畫”中,似乎很多作品也從無題變成有題了,而且都很詩意。

從馬列維奇的《黑方塊》到道茨的《局部帶缺的黑方塊》(2012)經歷了近乎百年的時光隧道。道茨説,馬列維奇在他的《黑方塊》中指明瞭“藝術家還未知曉的所有無意識的內在世界”,因此完全可以理解當下道茨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局部帶缺的黑方塊》(2012)。這幅油畫的名字是一種解釋的延續,絕對排除或是自諷的勢頭:“《局部帶缺的黑方塊》,非客觀空間轉換進入‘意念客體’的無窮……”。根據作者自身所述,此種空間轉換是認知過程的典型之一,且“……黑方塊永遠不會被耗盡,但其“滋味”可以永久享用。” 有趣的是,黑方塊是“部分被咬掉的”,根據相同的黑方塊“咬”的印記,而那一個反過來是被同道者所咬。所以,且不論油畫布上的圖像平面,觀者的心靈中自有一個令人著迷的多維圖像鏈條,頗似在兩面相對的鏡子間相互反射的無窮。(圖1,圖2)

圖1 馬列維奇 - 黑方塊

圖2 道茨 - 局部帶缺的黑方塊

感謝道茨即將來到中國,成為中國抽象熱的一位及時的國際對話者。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