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
擊破東西抽象的異同
展覽:“道茨的意念抽象——馬列維奇黑方塊之後......”
PSY ART of Dozhd: after Malevich’s Black Square…
藝術家:謝爾蓋.道茨先生 Artist: Sergey Dozhd
策展人:黃梅博士 Curator: Dr. Mei Huang
執行策展人: 艾海
展覽地點:今日美術館3號廳1層
Venue: 1/F Exhibition Hall of Building 3, Today Art Museum
展覽時間:2015.6.19 - 6.30 Duration: 2015.6.19 - 6.30
開幕時間:2015.6.19 15:30Opening Ceremony: 2015.6.19 15:30
學術研討以及開幕式安排
時間:週五,2015.6.19 地點:今日美術館3號廳1層
研討會(僅限研討嘉賓與特邀媒體)
由於現在的研討會不發言的各位大多在看手機,所以本次研討打破“座談”的常規,在展覽現場”動態“舉行。
13:00,到達,自由觀看展覽。
13:30至15:30,由策展人黃梅女士簡單介紹展覽,並介紹俄羅斯藝術家與嘉賓、各位到場專家、媒體。各位學者可以面對媒體發表自己的觀點,並接受媒體採訪,互相交流。
開幕式(來賓與媒體)
15:30,之後,自由研討繼續到17點。
參與研討的俄羅斯學術嘉賓:
展覽藝術家,俄羅斯藝術科學院院士 謝爾蓋•道茨
Artist, Academician of Russian Art Academy Sergey Dozhd
Сергей Дождь, художник выставки, академик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искусств
列賓美院院長 謝苗•米哈伊洛夫斯基教授
President of Repin Academy of Fine Arts Prof. Semen Mikhaylovskiy
Семен Михайловский, ректор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художеств им. И.Е. Репина
馬列維奇孫女 依維娜•馬列維奇女士
Kazimir Malevich's Granddaughter(Grandniece) Ms.Iwona Malevich
Ивона Малевич, родственница Казимира Малевича
列賓美院當代藝術史教授 葉蓮娜•波洛夫斯卡婭女士
Professor of Contemporary Art History at Repin Academy of Fine Arts Ms. Elena Borovskaya
Елена Боровская, профессор кафедры русского искусств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художеств им. И.Е. Репина
德國柏林東西當代藝術工作與促進協會 伊娜•沃爾斯泰特女士
Ms. Inna Vollstädt
Инна Воллстедт
中方研討學術嘉賓:
邵大箴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著名美術史學家,批評家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 famous Chinese art historians, critics
范迪安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著名策展人,批評家
The President of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Chinese famous curators, critics
賈方舟 中國著名策展人,批評家
Chinese famous curators, critics
易英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著名美術史學家,批評家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 famous Chinese art historians, critics
鄧平詳 中國著名策展人,批評家
Chinese famous curators, critics
彭鋒 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策展人
Professor of Peking University , the famous curator
王林 四川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策展人,藝術批評家
Professor of 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s,
王南溟 著名策展人,藝術批評家
The famous curator, art critic
張曉淩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批評家
Vice President of China National Academy of Painting, critic
殷雙喜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著名美術史論家,批評家
Professor of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 famous Chinese art historians, critics
王端廷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外國美術研究室主任,中國著名美術史學家,批評家
Director of art and foreign art research, 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famous Chinese art historians, critics
徐虹 中國著名美術史學家,批評家
Famous Chinese art historians, critics
王春辰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著名美術史學家,批評家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the famous curator, art critic
楊衛 中國著名策展人,批評家
Chinese famous curators, critics
盛葳 中國青年著名美術史學家,批評家
Famous Chinese youth art historian and critic
展覽與研討背景
“如果不深度理清西方抽象的系統與精神,中國抽象的概念就含糊不清;如果不與世界當下的抽象現狀交流,中國抽象也只是自説自話;如果建立不起中國抽象的學術概念,中國當下的抽象也還是散沙一盤”,帶著這三個對當下中國“抽象熱”的提問與建樹性期待,剛剛策劃了中國美術館展出的“東方抽象與西方具象 - 譚平對話卡斯特利”的自由策展人黃梅博士,又帶來了俄羅斯藝術科學院院士道茨的個展:“道茨的意念抽象——馬列維奇黑方塊之後......”,成為2015上半年一個回溯抽象本源,展望抽象國際未來的壓軸展覽。黃梅女士重磅邀來高規格嘉賓列賓美院院長 謝苗•米哈伊洛夫斯基教授、馬列維奇孫女 依維娜•馬列維奇女士、列賓美院當代藝術史教授 葉蓮娜•波洛夫斯卡婭女士等,以此展開與中國美術界理論精英們(邵大箴 、易英、賈方舟、王端廷、彭鋒、張曉淩、王林、王南溟、楊衛、王春辰、鄧平祥等位)的巔峰銳利研討,道茨的繪畫“其基本原理來自標準的西方繪畫史延續下出現的抽象概念繪畫,可是他開創的“意念抽象”強調對內在世界的發現以及向深層潛意識尋找藝術原動力,這很符合東方藝術哲學原理。於此,道茨的“意念抽象”藝術中國之行就變得特別有意義起來,在形式上可以讓中國觀眾近距離領略俄羅斯抽象藝術的最前沿形態,又能通過對內在意念的探討消解地域藝術史差異産生的審美學術隔閡。”(葉蓮娜•波洛夫斯卡婭)。與中國當下的抽象形成對比與交流。
俄羅斯藝術科學院院士道茨藝術孤旅三十年,是一位獨行者。他沒有追隨歐美當代藝術的時尚形式和方向,沒有追隨曾經被西方極度推捧的俄羅斯政治波普,沒有承繼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寫實,而是從俄羅斯前衛藝術的傳統出發,堅守自己的藝術立場,毫不避諱地為自己貼上“抽象的標簽”。他從1980年代起開始潛心研究馬列維奇、畢加索、康定斯基、羅斯科等,也是在這一階段創作了最早的一批意念抽象繪畫作品,但是他並沒有急於發表,不可思議的是,道茨一直在默默地耕耘,歷經三十年後才開始亮相他的作品。2012年道茨所著《意念抽象:拓展抽象空間》("PSY Abstraction: Expanding the Space of Abstraction")專著出版。至此,他在創作與理論兩方面完整地創立了自己的“意念抽象藝術(Psy Art)”,通過創造抽象新空間賦予精神以新的呈現,作品涵蓋素描,繪畫,裝置,影像,攝影,近年來道茨的作品在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等國展出,很快引起了世界性的關注。
道茨的作品有三大特點:一,道茨賦予形狀、色彩與涂層以觀念;二,道茨命名他的所有作品,三,道茨運用強光
道茨指出人們還沒有足夠充分地理解抽象的藝術表徵,以為抽象藝術的創作方式非常簡單,以至於産生了許多無題繪畫作品或僅有編號的繪畫作品,道茨為他所有的作品命名,命名是他創作心路過程的一個結果,他還用文字闡釋他的作品創作內涵。道茨認為,迄今為止,對未知的描繪還未以他所期望的形式呈現。為了更進一步的進行抽象創作,有必要擴展對內心現象的運用,這包括感覺、直覺、意識、潛意識、創造力。道茨發現了一個可以描繪和整合所有這些心理狀態的概念——“意念”(”PSY”),並把它作為其藝術創作的哲學基礎。推出了自己的“Psy Art 意念抽象藝術”理論及作品。
對於道茨來説,他用正方形(一個邏輯符號)去描述思想,三角形為直覺,圓形為感覺和情感。它們的結合形成了複雜狀態的基礎。從有形到無形的通道即是從內部到無窮的通道。對於色彩,道茨自己説:我不去感覺色彩,觀念對我來説更為重要。色彩會在創作過程中自然出現,去完成觀念,每個想法均會與一種色彩對應。冷色調代表直覺過程,可以快速直接地穿透我們的意識。暖色調意味著感覺,當它們蔓延便開始溫暖周圍的空間。此外,黃色和白色代表著理解。在另一個層面上,顏色可以描繪出精神狀態,這或許是複雜的,並要從複雜的色調中找到其表徵。此外還有諸如非色彩的情形。這裡不再突出顏色,因為“觀念的飽和度”("colorfulness of the idea")才更重要。為了達到非色彩,道茨在創作中經常會先使用一遍涂層,然後再將其刮掉。這個過程會重復很多次,直到僅存一點色彩暗示;一種無法被定義的色調,有時加上強光,渲染出強烈的、深遠的、神秘的氛圍。
在今日美術館的展覽是道茨作品第一次以個展的形式登陸中國。我策劃的“東方抽象與西方具象 - 譚平對話卡斯特利”不久前在中國美術館落幕,時隔不到一個月,“道茨的意念抽象 - 馬列維奇黑方塊之後......”在今日美術館開幕,兩個展覽前後舉辦是展期被安排得偶然,“抽象熱”目前在中國的興起是人類創作與欣賞從具象、寫實、再現走向非寫實、表現、抽象的必然進程,但是抽象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它在全球如同馬列維奇的黑方塊已經走過100年的歷程,中國的“抽象熱”必須冷靜地面對西方抽象的“峰值已過”轉態,再次進行藝術的“自由選擇與突破”。
“道茨的意念抽象藝術展”是一個藝術立場自由選擇的精彩案例, 它帶有俄羅斯文化的特色,與中國當下的抽象形成對比與交流。道茨研究潛意識,作為此次活動的俄羅斯嘉賓,列賓美院當代藝術史教授 葉蓮娜•波洛夫斯卡婭女士撰文指出: ”自古以來,中國的藝術家也一直耕耘在這條內在求索的藝術思辨道路之上。中國藝術強調的神韻就是一種沒法在物象層面直接敘述藝術原理。基於這些原理,我想道茨的意念藝術説與中國人文強調的內觀之法之於藝術上的一貫運用,極可能有異曲同工的效用。本來,基於藝術史傳承的不同,抽象藝術概念傳入中國之後,中國國內的抽象藝術一直就有到底是“抽象”還是“意象”之爭辯,鋻於沒有完整的現代主義藝術史階段做為過渡,很多學者不承認中國存在有所謂來自西方藝術史概念的“抽象藝術”,而另一類學者又認為中國藝術一直就有著意在物象之外的內在精神之美,這就是“抽象”概念的本意,中國藝術一直就包含有抽象的意味。道茨的到來似乎打破了這樣爭議的僵局,他的繪畫其基本原理來自標準的西方繪畫史延續下出現的抽象概念繪畫,可是他開創的“意念抽象”強調對內在世界的發現極其向深層潛意識尋找藝術原動力,這很符合東方藝術哲學原理。於此,道茨的“意念抽象”藝術中國之行就變得特別有意義起來,在形式上可以讓中國觀眾近距離領略俄羅斯抽象藝術的最前沿形態,又能通過對內在意念的探討消解地域藝術史差異産生的審美學術隔閡。”
期待您參與這場跨國抽象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