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邊靜的時候她才16歲,考入天津工藝美校的裝潢係,那時印象中邊靜的繪畫基本功很好,出身繪畫世家,爸爸是天津美術學院知名的油畫教授,繪畫啟蒙很早的邊靜又得天獨厚享受著在美院大院裏各個教室,老師的畫室轉悠、參觀的機會,著實讓我們很羨慕,後來邊靜考入了中央美院,我去了國外,一直沒再見到邊靜,直到有一天在雜誌上看到了邊靜的畢業創作,畫得冷靜、準確、純粹。再後來遇到邊靜已是20年以後了,去她的畫室參觀她的繪畫,完全被她繪畫中強烈的色彩而感動,過去很強的造型功夫被大膽的色彩吞噬,色彩逐漸的漂浮在形象之上變成了一種相對獨立的表現語言,邊靜越來越成熟地操縱著每一塊畫布上色彩之間的搏擊,讓相置一起風險中的原色成為一種通向視覺的和諧奏鳴曲,從畫布的每一個角落散發出畫家繪的激情和畫的衝動。我尤其欣賞她完全沒有設計的,在一次次修改中越來越接近自己希望但卻無法預望得到的畫面。我們無法定義一幅繪畫是否已經完成,這恰恰是繪畫存在的最理想狀態,邊靜一直讓繪畫打開著,隨時還可以再畫,也許這也是繪畫永遠不會被攝影所取代的一個重要原因。繪畫是未完成式,被結束的繪畫,好像一扇門被鎖上,這讓繪畫看起來平淡無奇,甚至很無聊。
邊靜的繪畫一直打開著,就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