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展覽

王愛君:用一塊巨石表達力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7-15 13:26:1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在《太樸之初》上,王愛君讓倪瓚山水畫“一河兩岸”的佈局構圖以簡化地方式君臨,讓我們感受到新的震驚:一塊巨石,沖天而降,不可名狀,帶著遙遠王國的神秘資訊,帶著宇宙的玄音,帶著自身的重量懸在那裏,憑空懸置在那裏,似乎要預示什麼;而下面則是低矮地平線上的一些山巒,山巒都壓得很低,似乎在承受什麼,但又保持著自身的不相干;而空中巨石與下面地平線之間還有著巨大的空隙,留出巨大的空白,這空白在上天與大地的張力中,發出內在的沉默的聲響。天空與大地,中間的空白,這個三重空間,可以名之為“天地間分”,如同倪瓚偉大的構圖“一河兩岸”一般。通過對山石形體的簡化,傳達出石頭的純粹重量感,以其憑空而來,顯示出石本身的存在感,無名而具有抽象性的石頭,似乎是活物有著生命,中間的空白具有了力量,最初的自然敞開空間被敞開,繪畫不過是讓空無的敞開保持敞開!

王愛君的繪畫並非激發某種驚恐事件,而是更為柔和,他還融入了色彩,讓水彩與礦物質顏料混合起來表現山石的質地,這就柔和了巨石帶來的可怕後果。這也是王愛君在“化形”之後,還找到了“化色”的方式,以中國工筆畫三礬九染的原理,卻去掉了勾線填色的傳統手法,以新的方式化解色彩。王愛君以自己化色的方式,把印象派以來的色差對比觀、傳統水墨的黑白對比以及中國固有色的顏色體系,這三種顏色體系融合起來。他首先把固有色與色差的色感,以水彩與固有色顏料融合起來,反覆罩染;即首先渾化色彩,這種渾化,不是以某一種顏色為出發點來調和其他的,而是把幾種不同顏色在調色板上融合起來,去掉傳統勾線填色的作畫方式,混合色彩;但又反覆調合,呼吸性地罩染,每一筆之間都有著照應,以純色上去,但滲透其他顏色,漫漫滲染,相互滲透,形成豐富的色差感。這是水墨滲化方式的轉化:不是去“畫”,而是“化”。王愛君創造出了一種吸吶性、滲染與滲透的色彩觀,咋一看似乎是油畫,這也是因為色彩的對比與豐富性帶來的錯覺。

這個轉化,化形與化色,也是通體透明的追求,讓形體生長,形體融合,柔和生長,形象虛化,達致虛薄透明的美感,則是王愛君創造性轉化的美學追求,這些方式對於未來的中國式繪畫有著巨大啟發作用。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