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議會,抑或,在持續迷惑的好奇中漫步

翁笑雨(美國加州藝術學院)

Parliament of Things, or, Wandering in a Continuously Bewildering Wonder

Xiaoyu WENG (California College of the Arts, San Francisco, USA)

《物的議會》以超現實主義的魔幻思考以及馬賽爾·杜尚變戲法般的策展策略為出發點。這部分的雙年展將焦點放在展覽策劃與藝術創作的交叉口上,探討“挑選”、“排列”、“組織”、以及“陳列”等策略如何以一種創造性的方式在策展實踐和藝術表現中碰撞穿插。有別於傳統的分類學,尤其是在現代博物館學實踐中被廣泛採納的歸類體系,這些藝術實踐並不通過挑選和分類來建立秩序。恰恰相反,它們有意尋求秩序崩塌破裂的邊緣,強調對立理性與晦澀,明晰與混沌,現實與虛構之界限的岌岌可危。以其異質的方式,這些實踐批判性地反饋了我們當下社會經濟環境從生産性到選擇性的根本轉變。

這部分的展覽具有一抹魔幻的色彩,指向對知識本身所謂真理性的懷疑姿態。如果説現代性靈巧的雙手賦予了“闡釋”以特權,使事物自身的存在隱藏在含義的秩序之下, 這裡所呈現的藝術創作,便如同另一雙無形的手,將事物本身的權力歸還。藝術家們將事物,即資訊、文件、現成品、圖像和物件等從其現有的表現形式中釋放出來,給予其空間讓它們組織自己的議會。更重要的是,“藝術家之手”的無形性體現出一種撤銷人類主觀性的願望。通過取消強加於事物之上的主客體二元論,其他的詮釋才變得可能。

展覽鼓勵觀者對雙年展命題所提出的關鍵詞,即“無形”、“手”和“姿態”以及參展藝術家所探索的話題之間進行自由的聯想。這些話題包括“事物如何策劃自己”,“如何不被看見以及圖像與它們不忠的宿命”,“一段偶發的(藝術)歷史,或一個意外的博物館”,以及“在未知的必要性中真誠地穿梭”。展出的作品在常常疏遠的概念之間引發詩意與臆想的摩擦,比如偽科學和傳統陳列方式,狂亂的手部動態和現代抽象主義冷靜的分析,表演和審訊,旅遊紀念照片和檔案材料,生命的進展和博物館的收藏等。參觀展覽的過程同時需要觀者身體的移動和思考的投入,這樣的體驗倣若在曠野中好奇地漫步。儘管展覽在其心理地域般的迷幻圖景中開闢出諸多進入的小徑,《物的議會》並不試圖解密,而是製造更多的密碼。

藝術家

01卓洛伊·阿布達蓮與約瑟夫·羅森茨維格(美國)

02陳瀅如(台灣)與洪子健(美國)

03張奕滿(新加坡)

04漢斯-彼得·費爾德曼(德國)

05哈雷爾·弗萊徹(美國)

06馬利奧·加西亞·托雷斯(墨西哥)

07瑪瑞安·賈菲利(美國)

08約阿希姆·科斯特(丹麥)

09加佩特·庫斯丹托(印尼)

10加布裏埃爾·萊斯特(荷蘭)

11李然(中國)

12赫爾伯特·李斯特(德國)

13拉比·摩羅爾(黎巴嫩)

14普拉查亞·平彤(泰國)

15曼·雷(美國)

16佩德羅·雷耶斯(墨西哥)

17提諾·賽格爾(英國/德國)

18亞歷山大·辛格(法國/英國)

19哈維亞·特雷茲(委內瑞拉)

20蒙戈·湯姆森(美國)

1   2   3   4   5    


物的議會,在持續迷惑的好奇中漫步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2-25 09:50:1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
《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