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當代藝術陶瓷的投資與收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12-05 10:29:03 | 文章來源: 大江網-江南都市報

常言道:“亂世藏金,盛世收藏”。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人們的追求已經從溫飽轉向了對精神領域的滿足上,投資也變得更趨文化氛圍了,這也是當今藝術品市場投資群體日漸增多的原因。但是,已經起步的收藏市場,各類收藏品種日趨成熟,真正的古玩收藏品出現在市場已經是鳳毛麟角,於是不少人將投資的眼光轉向年代較近的藝術品。

南昌市靜月軒主馮盛龍先生對當代藝術陶瓷的收藏頗豐,20多年的潛心收藏,使得他對當代藝術陶瓷收藏的認識也有獨特見解。近日,記者就當代藝術陶瓷的收藏採訪了馮先生。

記者:收藏一般都是年代久遠的藝術品,而您卻將收藏投資的目光定在當代藝術陶瓷上,它能和其他品種古玩一樣有收藏價值嗎?

馮盛龍:現代收藏五花八門,種類繁多,有收藏字畫的,有收藏陶瓷的,也有收藏玉器、古銅器、古錢幣以及各類票證的。我認為投資藝術品收藏,全因個人愛好、知識素養、經濟條件等因素而定。自己收藏當代藝術陶瓷是因為江西人有著瓷都景德鎮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眾所週知,景德鎮是“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各地良工之精華”,一千多年來,景德鎮的能工巧匠們創造了“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馨”的獨特瓷器風格,而且裝飾方法豐富多姿,富有“東方寶彩”之稱。而當代景德鎮陶瓷藝術,不但繼承和發揚了悠久的傳統技藝,還創造了許多新技術、新畫面和具有時代特徵的作品,製作出許多技藝精湛的藝術精品,也涌現出如張松茂、王錫良、秦錫麟、李進、戴榮華、王隆夫等一批技藝高超、德藝雙馨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這些著名工藝家,目前在國內外已經擁有很高的名望,其藝術創造,都分別具有一定的特色,因此,這些當代藝術大師的陶瓷藝術品具有較大的收藏潛力。

記者:目前,這些當代陶瓷工藝大師的作品價格已經比較高,還有上漲空間嗎?他們的上漲潛力在哪?

馮盛龍:多方面情況顯示,當代景德鎮藝術瓷的收藏雖然發展時間不長,但收藏前景卻是十分寬廣,藏品的市場價格也在不斷攀升。特別是近十幾年來,當代景德鎮藝術陶瓷的藝術精品,尤其是名家精品,市場價格一直是呈直線上升態勢。比如張松茂、王錫良的一件100件花瓶,1994年的價格一般在1萬元上下,2004年的均價已升至10萬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張松茂、王錫良的一件一般作品在北京拍賣,均以20多萬元的價格成交,更不用説他們的大件作品和代表作品。李進、戴榮華等人的一件100件花瓶,1994年只不過3000至5000千元左右,到2004年的成交價也上升到了3至5萬元。其他一大批少壯派、後起之秀藝術家的陶瓷作品,近年來的市場價格也在節節攀高,如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賴德全、寧勤徵、李文耀等人的作品,1994年他們的一件作品均在500至1000元之間,現如今也已翻了近十番之多,賴德全的精品在北京、上海等地拍賣均以數萬元成交。當然,藝術品本身有著無可比擬的藝術價值,並不能僅僅以價格的高低來認定其藝術價值。但是,從藝術品的投資發展前景來看,景德鎮陶瓷藝術精品仍然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當代陶瓷藝術大師的作品上漲的潛力可從多方面來分析,首先,他們的作品與其他藝術品價格相比,精品的市場價格仍然偏低。如同為1988年被國家定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顧景洲大師製作的一把紫砂壺,目前市場最低價格都在20萬元以上,而張松茂、秦錫麟的精品價格卻還有存在不少的差距。這些大師的藝術精品和西方國家的國家級藝術家的藝術品價值相比,差距就更大了。此外,景德鎮的少數陶瓷經營者和小作坊業主,用一些低檔瓷、劣質瓷冒充“景德鎮陶瓷精品”,在全國各地甚至國外展銷,致使部分藏友誤認為景德鎮陶瓷藝術水準遠不如以前,既挫傷了收藏信心和積極性,也損害了景德鎮陶瓷的形象和聲譽。

記者:在景德鎮有一種現象,就是哪怕你在地攤上購買一件瓷器,攤主也能幫你弄出一本證書來。證書滿天飛的現象讓不少人對當代陶瓷工藝美術家的作品充滿疑惑,你認為哪些人的作品具有收藏價值?

馮盛龍:收藏當代藝術瓷,要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來選擇藏品的檔次。對經濟實力強的,當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精品和部分已故著名陶瓷美術家的絕品為首選。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如張松茂、王錫良、秦錫麟和李進、王隆夫、戴榮華、王恩懷等;已故著名陶瓷美術家如王步、畢淵明、趙惠民、章鑒、余文襄等。還有部分已故老藝人由於在世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未能評為高級職稱,但其高超的畫技已得到民間的公認,如刷畫宗師陳先水、雪景藝人汪昆榮及王一亭、雷火連等。對中收入的藏家而言,中國陶瓷美術大師及老一輩的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和部分教授的作品是收藏的首選。如熊漢中、汪桂英、陸如、黃賣九、徐亞鳳、田慧棣、舒惠娟、何叔水、劉平、章文超、李菊生、朱樂耕等人的作品,目前市場價格平均每件在一萬元左右,價格比較適中,適宜中收入者收藏。另外,還有一批技藝拔尖的中青年藝術家,包括已獲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如賴德全、李文躍、寧勤徵、饒曉晴、劉偉、王秋霞、戴玉梅等,可以説他們代表著景德鎮陶瓷藝術的未來,發展前景不可低估,也是藏家們不可忽視的一個藝術群體。

記者:是否每一件大師的作品都是具有收藏價值,怎樣的作品升值潛力更大?

馮盛龍:收藏當代藝大師的作品,要充分了解和掌握他們的藝術特長,防止大量收進應酬之作。

近年來,部分藝術家大都喜歡參加各種場合的筆會,在筆會期間,只能用新彩草草作畫,爾後燒制,這種作品往往僅需數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即可完成。而一件真正藝術精品是需要數天乃至數月才能完成。那麼什麼樣的作品才算是精品呢?我個人認為首先應該從瓷的品種來考慮。要充分了解藝術家是擅長粉彩瓷,還是擅長青花瓷或者是雕塑瓷。如張松茂的粉彩;王步、秦錫麟的青花;陳先水的刷畫;程元璋的古雅彩;鄧希平的顏色釉;張育賢、劉遠長的原作雕塑;周湘甫的墨彩描金;段茂發、歐陽光的古彩等等,均代表了景德鎮各瓷種的最高水準。再者從畫種來考慮,就是要收藏藝術家的長項之作,如畢淵明的虎、猴;余文襄、汪昆榮的雪景山水;趙惠民、戴榮華的工筆仕女;王恩懷的花鳥;陸如的梅蘭竹菊;陳慶長的魚蝦等,均係景德鎮一絕。此外,還有一個值得藏友注意的問題,就是要避免收到雕塑藝術家的青花釉底紅和釉上新彩作品。近年來,景德鎮市部分擅長雕塑的藝術家,由於考慮市場需求和經濟因素,丟下專長不攻,卻繪製大量的青花釉底紅和釉上新彩作品。這些人有的中年甚至步入晚年才改行“重新學藝”,可想而知其畫技水準是有限的。這些藝術家的這類作品作為收藏卻實不可取。

記者:既然這些工藝美術大師的作品具有這麼大的收藏空間,那麼,它是否和其他藝術品一樣存在贗品?怎樣鑒別它?

馮盛龍:任何藝術種類贗品都是不可避免的,當代陶瓷藝術品也不例外。近年來景德鎮市倣名人名作之風時有發生。一般説來,假冒名人名作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低檔水準的倣冒,一些陶瓷小作坊、普通匠人制假售假,價格比較低,這種情況應當説比較好識別。另外一種形式的倣冒對初藏者來説,就不太容易識別。那就是景德鎮少數知名老藝人的子女以及徒弟,在利益的驅使下,大量仿製其父親或師傅的作品。這些作品因為得其真傳,倣的有七八分神似,一些藏友剛買時很難辨別其真偽,只有把假冒作品同這些老藝人的早年作品認真加以比較,才知道上當受騙。但由於這種贗品都是出自這些老藝人之家,極個別作品甚至還有老藝人的本人簽名,即使知道上當也無法退貨,只有“吃一塹長一智”了,這是收藏當代藝術大師作品最需要提防的一個問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