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 清華美院藝術史論係30週年 > 係友回憶錄

呂岩峰:耀眼的烙印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27 13:20:4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呂岩峰

【簡介】呂岩峰,1977年生於山東省昌邑市。200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史論係,獲文學學士學位,後陸續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研究生院深造;2000年至2004年在北京市崇文區檔案局編研科工作;2004年至今在中國美術家協會工作,現任中國美協北京雙年展辦公室副主任。

  

問:作為經歷過中央工藝美院與清華大學合併階段的校友,您對學校和史論係有什麼印象或感想呢?

答:我入校時正值建院40週年校慶,作為一名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新生,一下子見識到眾位學術素養很高的老先生,以及自由、自信、獨立的眾學長,對學院的榮耀感與自豪感“瞬間爆棚”。中央工藝美院具有其鮮明的學術獨立性和藝術思維,學院環境也是自成一格。在我心裏,當年的中央工藝美院更像一所“貴族化”學校,生活趣味、品質都是遠超當時其他大學的,學生們具有一種精英主義精神,而師長先生們更是學界翹楚和耆宿,他們的光環投射在自己身上,受益良多。學生們愛戴自己的院係如同自己的臉面,以致做任何事情都希望精益求精,為院係添彩增色。中央工藝美院對於我們來説是一輩子的耀眼烙印,這是當時學生們的一種很普遍的整體情緒。在史論係,當時學生平均年齡比現在偏大,對專業熱情高,課程比較綜合,偏重工藝美術史,其他課程比較短,週末甚至會請“文人畫家”到系裏教我們書法。學生們普遍社會經歷不多,投入學習的精力多,十分享受史論係的學習生涯,師生感情很純粹很難忘。  

問:能和我們分享一下在史論係學習的時光以及對系裏老先生們的記憶嗎?

答:學習上,印象深刻的有尚剛教授的名詞解釋作業,要求很嚴,老師甚至連標點符號都要修改,但是學生們收益很大。尚剛教授的學術投入與文字表述令人難以企及,他的註釋比正文還多的考據方法,讓我們受益良多。奚靜之先生講授外國美術史,語言表達很豐富而且聲音很好聽,上課感覺十分享受,這麼多年過去了回憶依然很清晰。胡照華老師上器形寫生課,培養綜合素質,個人認為手繪能力對於史論係的學生很重要,這類課程實用價值很大。當時系裏的老師比現在少,鄒文、杭間老師等算是系裏較年輕的教師。印象深刻的還有學院的兩位老先生——張仃與吳冠中先生,當時都健在,他們在學術上針鋒相對,關於中國畫“風箏不斷線”與“筆墨等於零”的爭論流傳很廣。在並校時,兩位老先生的講話十分風趣,至今仍記憶猶新,吳冠中先生支援並校,説這是“醜小鴨變天鵝”,張仃先生持反對意見,説“一個漂亮的新娘要出嫁了”。雖然兩位先生的學術見解不同,但是因為他們學術爭鳴,讓我們覺得學院的學術氛圍深厚。  

問:能和我們分享一下班裏同學們的故事嗎?

答:班上當然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了,現在回憶起來感覺十分美好。我們那一屆擴招,班上共24人,有11個山東省的同學,9個來自濰坊。在山東風的感染下,班上的同學都開始説山東話,結果導致系裏明令禁止學生説家鄉話。元旦晚會狂歡,每個係都有節目,史論係一般來説相對保守,我們那一屆印洋子同學改編劇本,改《青鳥》為《追夢》。這是一個帶有童話色彩的音樂劇,我們自己做服裝和燈光,辛苦排練,劇本的演出很成功。而籃球比賽,史論係一般都是得精神面貌獎。圖書館旁邊的小屋是學生會活動室,有錄影廳功能,當時電影比較沒落,錄影相對來説較興盛,學生會放錄影電影的時候,很多同學都站著觀看,大家如饑似渴地接受文化資訊,這種氛圍至今仍令人懷念。班上同學當時還很喜歡飼養小動物。陳真同學在講臺旁邊養了一盒小雞,奚靜之先生講課時小雞也在嘰嘰地叫,後來因為影響課堂秩序被係秘蘇老師收走了,之後他又養了一隻貓,別出心裁地在貓的頭上寫上“王”字。在五台山考察的時候,由於徐永濤同學過於虔誠,李硯祖老師還擔心他會出家。元旦的時候大家沒回家,由於缺乏工具,大家都貢獻出洗臉盆、洗腳盆一起包餃子。班上同學之間感情很好,這也是大學時候最美好的回憶吧。  

問:畢業後已經參加工作了這麼些年,師兄對史論係今後的發展有什麼自己的看法嗎?

答:我比較希望史論係更為綜合一些,設置足夠多的課程,可以參考中央美院,比如安排策展活動、美術與藝術經紀課程、著作權保護課程等,與美術相關的研究都應該接觸。實踐的確很重要,史論係的同學不能光紙上談兵。其實史論係同學畢業後出路很廣,選擇餘地大,系裏應該考慮到學生將來的發展,多設置一些綜合類接地氣的課程。如果有機會的話,學生們應該多出去看看,開闊眼界,多接觸原作。史論係的學生一般比較內斂,其實需要更張揚,更自信。另外,外語對學生來説很重要,外語好的話可以在第一時間內消化、轉用國外資料,可以自己做一些書面翻譯工作,與國外藝術家直接接觸。沒能在系裏讀研是我的遺憾,我很看好史論這個專業。  

問:史論係三十週年係慶將至,您對這次係慶有什麼期待嗎?

答:其實形式都無所謂,人到齊些就好,就想見見許久未見的故人,大家一起聚一聚比什麼都好。希望你們可以聯繫到更多係友,召喚他們回來吧。

   (採訪:趙瑜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