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9月24日:張元【好的顏料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9-16 14:24:11 | 文章來源: 中央美院

【編者按:北京國際畫材周與9月24日-9月28日舉行,國內外各大畫材生産商與藝術大師齊聚北京國際畫材中心,共同打造一場針對於藝術創作材料的盛宴】

(講座時間9月24 日下午14:00-15:30) 

張元教授是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材料與表現工作室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秘書長,法蘭西北方美術家協會名譽會員。1995年至1997年公派赴法國學習考察,回國後為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創建“材料與表現藝術工作室”,並主持教學至今。工作室創建中國油畫修復與保護研究中心,承擔了創建材料藝術實驗室等國家級項目。2001年材料表現工作室與上海馬利畫材公司合作,建立“材料藝術創作獎學金”。

(點擊圖片查看講座視頻)

2013年9月24日14時,首屆北京畫材周學術講堂正式開講,張元教授為觀眾做了一場《好顏料才能創作出好作品》的講座,北京畫材中心三樓會議室座無虛席,對材料感興趣的聽眾們不僅聆聽了的精彩講座,還與張元老師進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講座張元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研究與創作,圍繞材料發展在中國面對的複雜環境與顏料對藝術家創作的重要性這兩個重要問題展開。

張元教授講到在對材料的認識上,東西方藝術家存在很大的差別,中國藝術家所面對的情況更加複雜,但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首先,中國歷史悠久,有自身獨特的文化系統,也就有與之配套的畫材系統。中國畫顏料是一個龐大的體系,色粉的使用應該説與西洋畫色粉的使用在思路上就有區別,從根本上反映了東西方不同文化在對事物認識方法與應用方法上的差異。中國畫純天然礦物顏料是最上乘、最講究、最昂貴的,具有永不變色的物理性能,色彩品質自然、沉著,與眾不同。其次,中國繪畫對色彩的運用也不同於西方,主張意象設色,強調“尙純戒駁”(注:強調單純),應當説色彩語言的表現更主動更主觀。色階層次的獲取不是西方色彩科學應用中的物理調合冷暖推移,而是通過顏料粉的目數(注:色粉的粗細程度)決定色階的深淺、濃淡、灰鮮。應用方法的純粹性與精神學説的形而上認識論相對應。還有,在中國顏料色粉中還有一大體系,即陶瓷的色粉系統,用於陶瓷業的高低溫釉料色粉(或説琉璃重金屬質色粉類,低溫色料也有琺瑯彩之稱),這種色粉經歷“火”的高溫洗禮後,色彩之前完全不一樣。最後,中國自古就有顏料與藥物共通的現象,茜草根不僅可以制胭脂蟲紅,還是羅馬人當時大力提倡的坐骨神經痛的治療藥,黃耆膠為治療咳嗽、嗓音粗啞、眼皮腫痛的處方藥,卻也是畫家們廣泛用來使顏料均勻消散于液體中的材料,也是可以應用於繪畫並有出色的表現。

面對中國藝術材料的複雜形態,藝術家與畫材商們應如何面對挑戰呢?油畫起源於西方,但是新材料、新方法不斷涌現,現在西方人使用多是19世紀印象派以後的畫法,與傳統的方法也不一樣。而我們應當研究人類最優秀的文化,所以,張元老師反對拿西方招牌來壓中國經典,而應該將落腳點放在材料研究上,做到真正認識西方傳統。同時,材料的充分研究,也是工作室學生創作出藝術作品,屬於自己的藝術作品的必備條件。另外,生産廠家應當和藝術家合作,開發出滿足市場需求的顏料産品,馬利在韓美林先生的提議下,研發出彩墨系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國繪畫材料歷經幾千年的積累而形成的複雜的生態環境,是西方所不具備的,是中國得天獨厚的條件,中國藝術從業者和愛好者應當充分研究材料,提升對材料的認識。

藝術家對畫材的認知度不夠,對材料所知甚少,將會在創作中遭遇麻煩與困惑。當年,中央美院接了天津戰役壁畫創作的項目,並作出了“館在畫在”的承諾,可剛起完稿後,底子就開始脫落。當時,時間緊急,拆了重畫又無法完成項目,所有人都束手無策。後來,老師過去,發現所使用的日本顏料不是丙烯,所以不能用丙烯的方法,從而導致了錯誤,這完全是對材料的無知所造成。畫家認識自己使用的材料,具有對材料的基本知識很重要,在平時的習作中因為材料不合適,可以重來,創作中就不一樣了,可能繪製的出效果的好作品,最後因材料不好而毀,尤其是在很關鍵的創作項目時,對材料的認識顯得尤其重要,因為一旦材料不合適,後果將不堪設想。材料的好壞更會對作品的保存和收藏産生重大影響,張元教授以自己曾修補的吳作人先生的繪畫為例來説明這個問題。當年保利從新加坡收藏了吳先生的作品,畫的荷花池塘,很漂亮,回來後打開,發現上面一層白色,油畫被氧化成粉末狀了。他當時通過實驗,發現問題就在於此作使用的材料很差,是煤黑,氧化很快,所以畫作損壞嚴重。後來,張教授選用好的材料,修復了這張作品,現在這張作品市值千萬。所以,本著對作品和藏家負責的態度,藝術家也應當對材料有所了解。

目前,中國藝術家不太關注材料,對材料認識較少,原因在於體制問題。按道理來説,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就應該開設語言本體研究的課程,在西方任何一所藝術類院校都有開設,任何一個藝術類學生都必須修這門課才能畢業。而現在中央美術學院這都是邊緣學科,油畫主體是寫實語言。這個問題不容易解決,但是體制內不能解決問題,體制外可以解決,況且體制內不能解決的問題也不是永遠不能解決。所以,只要我們自己努力,問題就一定能解決。1997年,張元教授從國外回來之後,接受了介紹西方新材料和運用的項目,潘世勳、龐濤、靳尚誼、詹建俊等先生都參與了,詹先生參加完後説:“過去看西方繪畫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現在資訊發達,圖書館、翻譯界與西方同步,能獲取到最新消息,只要我們有意識就能彌補體制缺陷,只要勇於嘗試就有利於長足發展。在繪畫材料嘗試這方面,馬利開發的水調油畫色,對油畫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其在本質上是丹培垃技術的延伸,解決了水油對抗的問題,大大提升了油畫創作的速度。

另外,畫材商應當發現材料的極大的可能性,研發更多的産品,以供藝術家選擇。拿光油來説,如果在國外去商店買光油,店員會問:你幹嘛用?因為光油在西方就有百多種産品,如果你説畫面臟了,用光油來擦擦,那店員會問:你是用的丙烯、油彩、丹培垃還是別的方法?因為每一種材質都有對應的光油。針對不同的色調,亮色調、灰色調、暗色調,又有不同型號的光油。而顏料,西方有透明、半透明、半不透明、不透明等四個等級,而中國只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個等級。所有,中國的畫材商們發展的空間極大,根據藝術家的需求,研發産品,為藝術家創作夯實基礎,也是自身發展的必然。

正如張元教授所説,材料學術講堂應當是一個資訊交流的平臺,最後現場觀眾踴躍提問,張教授一一作答。交流主要針對顏料的具體問題,如丙烯與水粉的區別、水粉幹後變色的原因、蛋液起稿的影響等,在一問一答中,觀眾們對於材料的認識進一步加深。講座過程中張元老師推薦了《藝術材料的遐想——繪畫應用的結與解》一書,還將講座《好顏料才能創作出好作品》一文發給了現場聽眾,此文重點論述了在顏料色粉使用上遇到的困惑及其原因。張教授還介紹了本次畫材學術講堂第二場的主講人伊維爾先生,他説:伊維爾研究弗萊芒畫派,他是一位講究科學,嚴謹的藝術家,很值得中國畫家學習。讓現場觀眾既可深入去了解教授本人對材料的研究,又對第二場伊維爾先生的講座充滿期待!

最後張元教授寄語現場學生們:中國美術的發展,希望在於你們年輕人,你們要創作出們多的作品!2013首屆北京畫材周學術講堂第一講也在大家的掌聲中圓滿結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