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傳統
1832年,威廉·溫莎和亨利·牛頓共同創立了一個叫溫莎·牛頓的顏料品牌。直到17世紀早期,作坊或工作室傳統開始強大起來,畫家可以從藥房購買到色料和其他原材料,並監督學徒製作顏料。然而,在隨後的兩個世紀中,由於閒暇時間、財富和教育的增長,有天賦的業餘藝術家大量涌現,作坊開始衰落,提供現成的顏料和畫筆的需求在增加-藝術家顏料貿易誕生了。
第一批美術顏料商
在18世紀晚期成立了專門從事藝術家材料全部産品系列的公司。水彩是以橢圓形的塊狀提供的,在使用顏料前必須用水在類似磨砂玻璃等的表面上才能摩擦下來。油畫顏料被裝在頂端係牢的豬膀胱中;藝術家用大頭針刺破皮袋以擠出顏料。軟毛筆是把翎管中的毛髮插入粘的手柄中,而豬毛筆是把豬鬃緊緊地綁到木柄上製成的。畫布打底之後在固定的框架上出售而不是如今使用的可更換的畫布框。
新的挑戰
這些就是那時和現在所用工具的一些最明顯的不同,但是用於製造藝術家顏料的色料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許多新的色料在18世紀晚期和19世紀早期被引進,這樣就提供了更寬泛的選擇。很少有藝術家擁有科學背景,因此對於他們而言,如何判斷提供給他們的顏料的品質或耐久度就變得越來越困難了。因此,這就留給藝術家的顏料商們來判斷通常不是由他們自己生産而是由顏料製造商生産的色料,並且來選擇最合適的藝術家顏料,確保藝術家們能夠盡可能地使用最穩定和最持久的顏料。不僅了解藝術家的需要,更懂得顏料商的責任,這就是威廉·溫莎和亨利·牛頓成立了藝術家顏料合作公司並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
發端
1832年,這兩個將近三十歲的年輕人都有著對於繪畫的濃厚興趣。牛頓是他們之中比較有藝術天分的一個,而同樣作畫的溫莎則貢獻了極其重要的科學知識。他們在倫敦Rathbone Place 38號亨利的家中成立了他們的公司,這裡就成了藝術家的特區,一些著名的畫家,包括康斯特布爾,在這裡擁有他們的工作室,而其他顏料商早已成立了公司。
藝術家水彩和中國白
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的成功來之不易,需要歸功於許多因素。對藝術家水彩的改進是合夥人最先關注的問題,他們使用最新發現的"甘油"材料的保濕功能來製造盒裝水彩,它比水彩塊使用起來更簡單、更方便。
能保濕的水彩迅速流行起來。他們的下一個創新是1837年中國白的引進,這是一種極其不透明的鋅白,它使得水彩顏料中缺少耐用的不透明白色的畫家們大為受益。
管裝顏料
但是,合夥人並沒有把他們的行動局限于水彩。溫莎的獨創能力幫助他在1840年引進了玻璃注射器作為油畫顏料的容器並獲得專利,從而取代了豬膀胱。不過,隨著1841年James Goff Rand為藝術家顏料發明瞭可拆式金屬膏管包裝,溫莎著手按自己的設計完善了膏管包裝。錫管很快被人們接受,成為油畫顏料的容器,幾年後,溫莎牛頓成為唯一可以用金屬管管來提供保濕水彩的廠家。
威廉之死和有限公司
在1865年威廉·溫莎死後,他在公司股份被他的兒子Benyon繼承,1879年Benyon死後,亨利·牛頓購買了他的新合夥人的股份。1882年臨終前的幾個月,牛頓把公司轉給了新成立的溫莎·牛頓有限公司。這個公司的股東包括了這兩個家族的成員,而牛頓家族一直在這裡工作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
海外貿易
高品質的産品、連同"皇家特許"的威望以及在國際展覽上的獲獎極大地刺激了溫莎·牛頓在世界範圍內的貿易增長。在十九世紀的後半期,非歐洲國家的藝術家材料製造商幾乎沒有任何競爭力,這更刺激了公司向美國甚至印度和澳大利亞的持續的出口增長。
産品銷往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第一筆記錄是在1854年,而1861年一則紐約的廣告對溫莎·牛頓進行了宣傳。Benyon·溫莎于1970年前往美國為公司成立了一個代理機構。1893年,公司在芝加哥舉行的"世界哥倫比亞博覽會"上贏得三項大獎;第二年,公司在紐約設立了一個辦事處。美國成了公司的最大海外市場;公司在1915年成立了一個美國子公司。1890年,William Killik先生-Thrupp先生的女婿、威廉和亨利最初的董事-乘坐泰坦尼克號的前身-Majestic號前往紐約。在甲板上,一個美國人詢問Killik是做什麼生意的,他回答説是美術材料。"噢",這個美國人説,"如果您打算去賣美術顏料,您也許應該乘下一班輪船返回,因為在美國除了溫莎·牛頓不賣別的美術材料。"
工藝和學生産品及千變萬化的市場
直到二十世紀之初,溫莎·牛頓才開始完全專注于繪畫産品。但是,到愛德華七世時代,繪畫市場已經完全不同了。由於照相機的發明,畫家們的狀況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受過教育的女性和當初想學繪畫一樣想擁有照相機。公司開始從事工藝品生意,從1911年的硬筆畫材料開始,産品的範圍在以後的多年中不斷擴大。
幸運的是,國內貿易以這樣的方式得到了持續的拓展,而由於在1914-1918年世界大戰期間失去了德國市場,再加上日本1923年的地震,以及1929年華爾街危機之後世界範圍的蕭條,使得公司的海外貿易遭遇了一系列的重創。
1930年,經濟蕭條對於國內和國外的貿易額都産生了極其嚴重的影響,公司的董事們決定通過製造和銷售教育用品質的顏料來彌補這一塊。溫莎·牛頓的教育産品系列在1933年投放市場,包括奧斯特瓦爾德顏料體系(那個時代的支柱型教育教學方法)所需要的所有顏料。
新工廠
在二十世紀之交,公司在倫敦西北部的Wealdstone購買了更多土地來建造畫布和木材加工工廠。而大蕭條所導致的另一個決定是通過把所有溫莎·牛頓活動集中到Wealdstone來提高效率和削減成本。
1938年,顏料製造從北倫敦顏料工廠轉到了那裏,第二年管理辦公室也從Rathbone Place搬到那裏。這是我們的幸運,因為這意味著在一年以後的倫敦閃電戰中Rathbone Place被毀時,我們的所有檔案和業務都是安全的。
戰事
在1939-1945年期間的戰爭年代,儘管受到原材料短缺的限制,藝術家材料和製圖材料的製造依然得以持續。除了公司的産品在戰爭中的使用以外,産品因最小的運輸空間需要保證了換得寶貴的外匯。
在1945年給股東的一封信中宣告了董事們是多麼高興現在可以自由地解釋公司在戰爭時期的活動。製作水彩盒的技術已經取代了製作小器皿的技術,同時公司獲得批准,可以重新開工為藝術家們製造顏料--儘管數量仍很有限,公司第一次謝絕了英國皇家空軍的製圖和勘測部門。
在洛斯托夫特瓷製作畫筆
在戰爭結束以後的幾年裏,畫筆製作商們不願意再回到從前一貫的做法中。為此,有必要在一個擁有剩餘勞動力的地方尋找一個新的工廠廠址。洛斯托夫特瓷的東盎格魯漁港經證實為完美的選擇,因為需要修補漁網的技術可以轉為給畫筆打結。一個在Wealdstone的畫筆製作部一直延續到1982年。
品質的新時代
在公司最初的160年中,威廉和亨利的創新精神始終得以延續。每當出現新的、令人激動的或更好的色料或是粘合劑時,溫莎·牛頓都會將它們引進來。
但是,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新的有機色料已經非常之多,公司決定著手進行意義深遠的評估,以確保藝術家不但能夠享受到全新的顏料,還能擁有更好的亮度和耐久度。在隨後的15年中,大約200種新顏料被引進,這個過程到今天還在延續。
新類型的顏料
20世紀期間發明瞭四種新類型的顏料,溫莎·牛頓決心要像以往在水彩和油畫顏料上所做的那樣要超越這些顏料。
1937年,設計師水粉顏料被引進,這是一種色料不透明的水彩。它成為了最受美術設計師歡迎的媒介劑,並允許美術藝術家在不添加白色到普通水彩中的情況下在水彩中使用本體顏料。
1970年,溫莎·牛頓引進了他們的第一種藝術家丙烯顏料産品系列,這是一種基於水的革命性顏料,在40年裏已經發展成了常用的油畫顏料。
1976年,第一種為藝術家所用的醇酸樹脂顏料被公司引進。這是一種快幹的油畫顏料系列産品 ,使戶外藝術家和設計師能夠在遠低於傳統的油畫顏料工作時間段內完成繪畫。它還經常作為一種普通油畫輔助品用於畫底色。
1998年,溫莎·牛頓揭開了一個長期研究項目的結果,為顏料和油膏的媒介劑提供了一種産品系列,這種産品能夠攤薄並能用水清理乾淨。這種産品系列使得大量的藝術家可以享受油畫顏料而無需使用有害的溶解劑。
公司的今天
在公司成立以來的175年裏,我們的社會已經發生了紛繁複雜的變化。生活供水、供電、供氣、電話、汽車、電腦技術、行動電話等等的出現,使我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雖然溫莎·牛頓在材料的選擇和耐久度上比以往有了很大改進,然而就整個美術史發展而言,相比之下我們的時間表還是顯得很短。我們的成立理念現在依然適用於我們每天的工作,我們仍然是固定繼承人的皇家指定顏料商,而藝術家用獨一無二的方式表達世界的願望仍在延續。現在已發展成為歐美頭號顏料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