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侯一民兩張歷史畫學術解析展”解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8-16 13:39:49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一個藝術家是一個時代的産物和標誌。分析一個藝術家的作品,可以研究歷史,揭示時代,而一個藝術家的歷史畫則與時代的精神情懷和思潮的跌宕息息相關。

但是如何去分析一張作品,則是藝術學的重大問題。經典藝術史的一般作法是通過繪畫呈現出對象和形象所包含的意義。這種意義有時是明顯的,與畫面的題目一致,如同侯一民先生的兩幅主題性創作(《劉少奇與安源礦工》、《毛主席與安源礦工》);有時是隱喻的,如同侯一民先生這兩幅歷史畫中的每一個形象的塑造構成,從色彩到筆法,從具體的每一件用具到整幅畫的構圖,無處不有意味,無處不在象徵。

侯一民先生是新中國第一代藝術家的代表,又是新、舊中國巨大變化的參與者、見證者、觀察者和奉獻者,所以,近年來學術界開始對其作品的歷史和社會意義進行研究,而這次展覽是以“中國現代藝術檔案(CMAA)• 侯一民檔案”作為起始,數個學術單位(北京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家協會和中國美術館)合作,在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的支援下,通過對侯一民兩幅歷史畫的學術解析和展示,將作者的創作觀念和具體技法作為圖像與視覺研究的當代藝術學樣本。

這個展覽的空間佈置,主要是展現侯一民先生的兩幅歷史畫《劉少奇與安源礦工》和《毛主席與安源礦工》。以兩幅歷史畫創作為中心,素描稿與其並列存放,並展示與主題創作相關的草圖、習作、寫生和研究材料。在三年來侯一民檔案的調查研究中,沿著侯先生的作品完成線索及産生背景,仔細核對他每次深入生活的時間、地點、當時工作的條件、狀態,以及相關活動的文獻根據(通訊、介紹信、工作證、收集的材料、當時的工作照片等),同時探尋侯先生當年深入煤礦時的狀態,通過對煤礦有關的各種環境、工具、人物、氣氛、勞動狀態以及個人心情的形象表達的研究,甚至是對在礦井內部行走和採掘的特殊氣氛的體驗,親臨井下的特殊艱苦和困難的心理影響的了解,從而為一個藝術品的産生營造出一個整體。這次展覽將把礦山的一些器具和工具作為裝置放入展廳。它們與速寫一起,成為解析兩幅歷史畫的依據。在這裡,它們都不再是一個個簡單的物,而是一個事件和一種深切的感受所形成的痕跡與記錄。

為了充分實現這種顯現痕跡和記錄,展覽和畫冊中還將對一些細節做放大處理,從而揭示侯一民先生的這兩幅歷史畫所具有的兩個特殊貢獻。第一,如何將造型超越具體的細節描繪,而成為一種視覺的力量。這個方面,一是通過人物造型來加以呈現,另一個則通過整體構圖的修改來實現。(比如畫礦工,畫的是一個整體的“造型”,而不再是具體的言談、動作、面貌)。第二,侯一民先生對歷史畫的解釋性貢獻,即歷史畫既是當時歷史事件的呈現,又應該是讓現代人看得懂、能感動的歷史畫。這一點是通過將歷史人物進行時代性轉換,從而完成作品對觀眾的影響。(比如劉少奇的青年形象並不為大家所熟悉,侯先生就利用大家熟悉的劉少奇形象將之年輕化。)

侯一民先生對自己的創作生平,有著深刻的自覺,他親自為展覽編制了一個圖文並茂的《自敘》,展現自己在各時期從事的各方面創作成果,使其藝術淵源、歷程、變化獲得一種豐富的支撐。自敘直追懷素,大有“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之慨。先是展現陳小溪、徐悲鴻、吳作人、馬克西莫夫等師輩對他的影響,接著展示他自己的人生和藝術創作的過程,從中能夠看出侯一民先生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藝術家,他所展現出的藝術風格,既是歷史脈絡中的成果,又有其獨到的個人貢獻。同時這又是展覽學術分析工作的組成部分,標示出兩次主題創作歷史畫在他的創作年表中的位置,通過對其所進行的社會活動、藝術調查、教學工作、藝術創作的全面了解,讓學界和觀眾了解一個藝術家整體的貢獻,同時也加深對這兩幅歷史畫在藝術家整體藝術創作中的份量和位置。

對侯一民先生的藝術展現如果僅止於此,還並不足以令人清晰和印象深刻,因此展覽將侯先生為這兩幅歷史畫準備的20幅素描精品集中展示,以達到從“觀看”上直觀地呈現侯一民藝術創作原則——“深入生活,在深刻的感動中完成創作”,印證侯一民先生如何通過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對實際生活的深切體驗,而完成的一種獨特的創作道路,使得兩幅歷史畫再度顯現出與生活和現實強烈的感情和深刻、密切的關聯。事實上,建國之後,這一代藝術家遵循現實主義道路,幾乎都實踐“深入生活”這個方向,逐步把中國的美術學院教育改造成符合這個方向的教學制度。作為曾經主持過中央美術學院全校工作的第一副院長,侯一民先生既是設計者、推進者,又是領路人。但是,作為一個藝術家,關鍵是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有多遠、顯現得有多精彩、激情又是如何在筆下呈現得深刻而輝煌。當譚平教授在參與策劃的時候,反覆強調一句話:“我剛從柏林歸來,再一次參觀了珂勒惠支博物館,侯先生的這批素描比之毫無遜色,似有過之。”在研究中,我們發現這也與侯先生多方面的人文修養(包括早年的國畫教育、對古代美術的理解、對民間美術的深刻了解等)相聯繫。在“侯一民檔案”中所做的相關研究,雖然未必能在這次展覽中全部呈現,但卻在學術上為確認侯一民先生的這些貢獻在中國藝術史上的意義和價值,完成了必要的準備。

這次展覽希望為學界重新定位侯一民先生作為新中國美術史第一代最重要的藝術家的地位提供學術數據和檔案。一個時代的歷史不會由當時人自己書寫;但是一份數據和檔案將是未來的中國藝術歷史的史料與證據。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