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精神纏繞

時間:2012-11-12 13:45:35 |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

陳履生

進入 21 世紀的中國藝術界承接了 20 世紀後期的發展態勢,更加在多元多樣的方向飛馳。然而,人們在面對它的時候,感覺 到了一種新鮮之後的習以為常,感受到了排山倒海之後的接受疲勞,靜觀其變則成為一種平常的心態。雖然市場仍然在亢奮中表 現出了吸引眼球的力量,一夜之間和一以貫之的比照,通過偶然性和必然性沉澱了許多現實中的機遇。因此,人們對待藝術的心 態也在悄然地發生著變化,敬畏、景仰的尊嚴被邊緣化為一種新的大眾文化或日常生活。可是,人們心存不甘,心中的理想或專 業的期盼,還是希望藝術位尊于社會的神殿,能夠被人們參拜和供養,抑或被有意義地收藏,成為文化的傳承。人們也期望像對 待歷史上的一些名家那樣,能夠品讀他們複雜的藝術淵源和曲折的發展脈絡,通過文化的連接把它們看成是藝術的重要補充,並 為之苦思冥想,或發現探索,讓藝術在社會現實中發揮它應有的功能。

這不是一個缺少藝術家的年代。在這樣一個年代中,藝術家如果能出人頭地,哪怕是嶄露頭角,都需要大智慧。從 17 歲就離 開瀋陽踏進藝術圈的艾敬,在風起雲湧的當代藝術界,不管是在北京,還是在紐約、東京,她總是以其特有的方式、用不同的藝 術形式去表現自己的思想和理想,放飛夢想。由她作詞作曲並演唱的《我的 1997》為開端,她將一種貌似平鋪直敘的表達,變成 流行于公眾之中併為公眾喜愛的流行文化,反映內在的深層意蘊,同時又連結了主流意識形態中的重大事件。《我的 1997》從個 人情感出發,表現對香港回歸的期盼,正是在小中見大的特殊關係中傳達了作品所具有的獨特的審美魅力。艾敬藝術都關聯著她 的生存體驗,而在此基礎上的累積到如今,身份在轉化之中,藝術在發展之途,她給予我們的仍然是一以貫之的努力。

艾敬是一位充滿夢想的藝術家,她的女性特質使得她多了一份精緻和委婉。以愛來支撐的艾敬藝術,將人類歷史上的一個永 恒的主題變成她自己的專屬,不斷努力挖掘和拓展,並變換語言方式使之呈現出當代的特點。她的愛是那麼精心,卻不深奧。她 幾乎是用最為平常的方式錶現宏大敘事中的關聯性,真真切切,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顯然,艾敬藝術的觀念性表達並非從抽象 的概念中模糊人們的思維,她放棄了錯綜複雜的結構關係,還原了人們清晰的思辨,因此,在中國當代藝術圈中屬於另類。她從“遊 子身上衣”——從她的母親為她編織毛衣的愛心記憶中,想到古往今來千千萬萬的“慈母手中線”,從而通過愛來反饋人性中最 基本的倫理,如此就有了《My Mom and My Hometown》。她以喚醒集體意識的方式,用母親群體的編織行為表現了人之大愛。 這裡,愛這一主題是不需要闡釋的,因為它不難理解;愛也不需要太多的觀念纏繞,因為愛是最為直白和平易的。儘管,艾敬這 一愛的編織是複雜的,包括了巨大的勞動量,可是,人們還是能夠非常容易洞穿這一主題的真諦的。

艾敬藝術的特質除了在題材意義之外的就是她的觀念表達。還是在愛的主題下,她對環境和生存的關注是以切膚之痛面向現 實中的未來。一根一次性筷子來自自然中對應的樹木,消耗筷子就是消費樹木和森林,就是以環境的消費為代價。所以,艾敬以 幾萬雙一次性筷子所植造的一棵 3.5 米高的大樹,並以烏鴉落在枝頭完成她發自內心的警示。如果説《生命之樹》是一種觀念的編織, 那麼,《棋子》的觀念構造就像棋子的蘊含那樣更為簡單、直白,卻更容易生發多樣化的闡釋,也更富有文化內涵。人們由此會 聯想到錯綜的社會關係,以及人們像下棋一樣的人生和事業的佈局,還有類如戰爭中的各種謀劃等,開篇和結局都如一盤棋處於 精心的設計、週旋、抗衡、應對之中。藝術的觀念、構成也是如同棋局一樣處於難以蠡測的變化之中,耐人尋味。艾敬的觀念表 達就是這樣小中見大,簡中現繁。

實現藝術目標的手段有多種多樣,方案也有個性差異,尤其是在材質的選擇上更是不盡相同。在當代藝術的表現中,材質從 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重視,也沒有像今天這樣豐富多樣,並且出現了許多想像不到。艾敬對於材質有特殊的敏感,由此形成了 她另一方面的藝術特質。從用幾萬雙一次性筷子,到用無數人的舊毛衣毛褲拆出來的毛線,再到紫銅的手工鍛制與外表烤漆,這 些都與主題相關,艾敬的刻意與選擇都是她反覆尋思的結果。材質對於藝術觀念表達的重要性,在艾敬這裡得到了充分的論證, 以《棋子》而論,可以有無數種低廉價格的材料去替代紫銅,60 個棋子也完全可以模壓,可是,艾敬的判斷是建立在精緻藝術基 礎上的堅守,因此不計工本,追求的是與觀念相符的最完美的藝術效果和心理安慰。材質的抽象性與表達觀念的具體性,包括材 質中的新與舊都反映了觀念的切入點。一次性筷子的新是為了警示現實中的問題,而舊毛衣毛褲的毛線的舊是為了感受往日的愛 的溫暖,這種必須或唯一是艾敬對於材質選擇的關鍵,是藝術的一種獨特的講究。

艾敬對於藝術的摯愛,決定了她對藝術的態度。因此,她能夠費盡心機地處理藝術觀念與材質的關係,不遺餘力地投入巨大 的工作量去完成一件又一件作品。她對於中國當代藝術的貢獻是以愛心呵護藝術的情感,而她的藝術發展沒有疆域,和她的愛一樣, 成為人們一個又一個期待。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