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展覽

奚靜之:行進在創造和探索的道路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7-11 14:59:55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經過幾年的醞釀和籌備,“1990年代後留俄美術家聯展”終於和大家見面了。參加本次展覽的美術家有44位,展出繪畫64幅,雕塑31件。作者均是二十多年來在俄羅斯受過藝術教育,回國後取得一定成就的中青年美術家。

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自魯迅和徐悲鴻等文藝界先驅引進俄羅斯美術以來,我國美術界在觀念和技巧上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和借鑒。新中國成立之後,從1953年起,政府開始陸續派遣留學生去蘇聯高等美術學院學習油畫、版畫、雕塑、舞臺美術設計和美術歷史與理論。這批留學生學成回國後,分別在全國一些高等美術學院、美術研究機構和有關部門工作,對我國的美術教育、創作和理論研究,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文革”前後,由於種種原因,赴蘇聯留學的途徑一度受阻,直到80年代末兩國友好關係恢復正常,包括學習美術專業的中國學生才又出現在蘇聯高等學府中。進入90年代,留俄學習美術人數逐漸增加,同時還包括一些訪問學者。1991年蘇聯解體,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客觀環境促使赴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學習的中國留學生的狀況也發生了變化,除了一些由政府公派的學生外,出現了大量自費生。據不完全統計,近二十多年來,先後曾在俄國學習和研修美術的學生達數百名之多。他們主要在負有盛名的聖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和莫斯科蘇裏科夫美術學院學習。列賓美術學院成立於1757年,是舊俄時代的皇家美術學院,以培養學生堅實的寫實造型和創作能力馳名世界,是俄國巡迴畫派奠基人克拉姆斯科依以及列賓、蘇裏科夫等大師的母校,近半個多世紀以來與中國美術界一向保持著友好聯繫。熱心培養中國留學生的當代俄羅斯油畫大家梅爾尼科夫,曾長期主持這個學院的油畫教學。蘇裏科夫美術學院是在19世紀“莫斯科繪畫雕塑建築學校”基礎上,于1948年擴建和重新命名的。隨著莫斯科城市的興起和在俄羅斯地位的增強,蘇裏科夫美術學院的教學和創作日益活躍,師資力量也不斷充實壯大。著名油畫家科爾日夫、特卡喬夫、薩拉霍夫的成長,均與這座學院有密切的聯繫。1955-1957年受蘇聯政府委派、應中國文化部之邀在中央美術學院主持“油畫進修班”的知名畫家與教育家馬克西莫夫,曾在此任教。

古代俄羅斯的東正教及其建築與聖像畫,淵源於東羅馬拜佔庭,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增加俄羅斯民間文化元素,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藝術。18世紀彼得大帝執政時,積極引進西歐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體制,大力推行改革,在美術領域籌建皇家學院。在他去世後建成的美術學院,一方面邀請西歐學院教授來俄授業,另一方面派留學生出國深造。學院教學體制與創作方針也幾乎全部按照西歐模式運轉。進入19世紀,俄國農奴制社會必然要發生的變革,驅使藝術家們面對人生和面對社會現實,對墨守成規和脫離社會現實的學院教學和古典藝術創作産生疑問。在19世紀民主主義思潮的推動下,批判現實主義的文學、音樂、美術和戲劇應運而生,涌現出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音樂家穆索爾斯基、柴可夫斯基,畫家列賓、蘇裏科夫等巨匠。19世紀70年代,巡迴展覽畫派的崛起,成為推動俄國社會前進、提高俄國人民精神素質的重要力量。屬於歐洲藝術體系的俄羅斯美術也由此進入了輝煌的高峰。

20世紀以來,中國美術家和社會大眾通過各種渠道與俄國美術進行交流,當然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是人員的交往。幾代中國留學生在接受俄國美術教學與創作經驗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繼20世紀50-60年代第一代留蘇美術家羅工柳、錢紹武、伍必端、李天祥、林崗、肖鋒、全山石、程永江、李玉蘭、邵大箴、奚靜之、郭紹綱、馬運洪、冀曉秋、周本義、李駿、張華清、徐明華、董祖詒、曹春生、蘇高禮、司徒兆光等人之後,近二十多年來留俄的第二、三代美術家成為活躍在當代我國美術教學和創作崗位上的生力軍。“情係白樺林——1990年代後留俄美術家聯展”,正是為這些藝術家搭建的一個展示才智和藝術的平臺。

美麗和多姿多彩的白樺樹,是生長在富饒黑土地上友善、智慧的俄羅斯民族及其文化藝術的象徵,負笈來這裡取經的學子們,永遠懷著深情回憶他們在這裡度過的難忘歲月和受到的教育。他們深知,只有把掌握的知識與藝術技巧,吸收和轉化為自己的經驗,結合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和社會現實,才能有真正的藝術創造,這也是對俄羅斯師友們最好的回報。

在當今世界藝術多元化的格局中,俄羅斯美術仍然有其獨特的地位。世界各地到俄羅斯學習美術的人逐年增加,俄羅斯高等美術學府仍然十分重視學生造型基礎的訓練。許多優秀的俄羅斯美術家堅守自己的藝術理想,繼續著真誠而艱苦的藝術探索,並有不少新的創造成果。

我國幾代留俄美術家遵循藝術面向現實、面向生活和為人民大眾服務的創作原則,深信這種具有現實品格的藝術有永久的生命力。雖然在新一代藝術家的一些作品中,在格調和情趣上仍留有某些俄羅斯藝術的印跡,但這是學習和轉化過程中難免的現象。實踐説明,凡是在中國社會立定腳跟的留洋藝術家,無一不是在“洋為中用”方面做出成績的人。這次參展的許多作品也充分説明這一點。

參加這次聯展的有已經取得傑出成就的藝術家,如戴士和、王少倫、王鐵牛、古棕、孫韜、葉南、李富軍、周思旻、黃作林、劉青硯、鄭光旭、李新平、竇鳳至等,還有不少有藝術潛力的後起之秀。他們的作品風格面貌多樣,審美追求也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在領會和掌握包括俄羅斯、西方古典和現代藝術技巧的同時,努力賦予作品以我們時代和我們民族的風采,這也是我們留俄藝術家的共同追求。雖然距離這一理想目標有近有遠,但他們都在前進的路上,是勇敢的探索者!

我們衷心感謝歐美同學會留俄分會對展覽的大力支援。2013年是歐美同學會建會一百週年,各項紀念正在積極籌備和進行之中。“情係白樺林——1990年代後留俄美術家聯展”是系列紀念活動之一。我們也以此展覽表達對歐美同學會的熱烈祝賀!

雅頌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自始至終支援展覽的籌備和舉辦,在此謹向大江投資有限公司的李風先生和公司所屬雅頌畫廊的范鐘離女士表示真誠謝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