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美院教授論述中國現代藝術之路

時間:2012-05-10 | 片長:清華美院教授論述中國現代藝術之路 | 來源:藝術中國

展覽>

周愛民在講座中

中國民生銀行資助炎黃藝術館舉辦的“中國現代美術奠基人系列—龐薰琹大型藝術展”今天推出“龐薰琹與決瀾社研究”專題講座第三場 “龐薰琹及決瀾社現代美術運動”。主講人周愛民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係教授。作為年輕的學者,他對於龐薰琹及決瀾社的藝術有很深的研究。其博士後研究論題《龐薰琹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也已經成為研究龐薰琹的重要著作。

周愛民此次講座,其主旨是為廣大觀眾梳理龐薰琹及決瀾社運動的關係,並以此對中國的現代藝術進行一些論述。周愛民首先向大家交待了“決瀾社”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他認為“西學東漸”和“新文化運動與美術革命”兩方面決定了龐薰琹他們這一代人的藝術創作,也成為“決瀾社”運動重要的時代淵源。

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有大量的中國學生赴國外學習藝術,其中法國作為當時世界藝術的中心是重中之重。周愛民認為,在這些人中,龐薰琹的學習道路與眾不同。龐薰琹是以一種藝術青年的狀態,在法國充分地吸收了各種各樣廣闊的藝術養分。他在常玉的建議下,沒有去學院學習經典藝術,而是去蒙巴爾拿斯學習最前衛的現代藝術。這樣的藝術狀態,也為龐薰琹的藝術風格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講座現場

周愛民特別強調,要真正地理解龐薰琹和決瀾社,其實要從1935年決瀾社解散後龐薰琹所走的道路往回看。決瀾社的解散,首先是生存問題。但更重要的是決瀾社倡導的現代主義運動,在當時的中國沒有合適的社會土壤。這也是龐薰琹創建的“大熊工商美術社”在當時被迫關閉的重要原因。前衛而現代的設計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是不如“月份牌”這樣的設計更能受到社會大眾的歡迎和接受。而龐薰琹從進入中央文博研究院之後,開始研究中國古代裝飾畫。在這樣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他的現代主義之路。他從傳統中發現了現代,用現代的觀念去理解傳統,並開始轉向工藝美術的事業之中,讓藝術服務於民生,用藝術救國。

周愛民在講座的最後,對於決瀾社運動的意義做出了自己的評價。他認為,在現代主義的思潮中,中國人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現代主義的歷史進程中確定自身歷史的存在和自我身份的問題。這是決瀾社運動給當下的藝術創作重要的歷史啟示。與會觀眾對於周愛民最後的深化部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講座在討論的氣氛當中圓滿結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