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繁榮為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也為與之相關的金融産品的興起創造了土壤。繼藝術品抵押、藝術品按揭、藝術品信託、藝術品基金後,藝術品保險這一舶來品即將由外資保險公司帶入中國市場。
一方面是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的日趨活躍,另一方面是目前國內博物館、美術館的多數藏品處於無保險狀態,市場人士預計,藝術品保險理應在中國市場潛力巨大。
但縱觀倫敦等海外成熟市場,藝術品保險的繁榮與完善的配套防損服務鏈息息相關。那麼,目前國內的藝術品安保、運輸、修復等配套環境,是否已經為藝術品保險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藝術品保險發展遇瓶頸
故宮展品被盜以及文物受損事件,將不為人知的藝術品保險帶入了公眾視線。據了解,目前國內九成以上的藝術品展覽未投保,國內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多數藏品也都處於無保險狀態。這充分暴露了國內藝術品保險的嚴重缺位。
但事實上,這個市場空間巨大。2010年,我國藝術品市場僅交易總額就高達1694億元,一舉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二大藝術品交易市場。即使其中50%的藝術品參與投保,其保費規模也將相當可觀。更不用説其背後巨大的博物館、展覽、運輸和收藏的保險市場了。但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國內保險公司為何裹足不前?
據記者了解,早在去年初文化部與保監會公佈的11個文化産業保險試點險種裏,“藝術品綜合保險”就已名列其中。而自故宮文物被盜事件後,首批支援文化産業試點的保險公司也曾力推過藝術品相關保險。然後推出一年多以來,乏人問津,藝術品保險依然是一個不見動靜的業務。
“這主要是國內做藝術品保險有著不少的不可控因素。”一位保險業人士分析説,比如,鑒定評估環節缺少具備主體資格的第三方機構;風險管控環節缺乏市場經驗,沒有數據支援;出險後,藝術品修復領域空白等,這些都是國內藝術品保險市場一直沒有形成規模的主要原因,亦都影響著國內的藝術品保險市場的發展。
外資險企欲試水創新
正是這些瓶頸的存在,令目前國內保險公司對藝術品保險“望而卻步”。雖然已有個別國內的保險公司開始嘗試承接大型展覽以及拍賣活動的藝術品保險項目,但無論是保險範圍還是保險金額,都與實際需求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且針對私人收藏藝術品的保險産品至今沒有面世。
但在專業承保藝術品的外資保險巨頭看來,相比現實存在的困難,他們看到更多的是這一市場的契機和空間。本週,法國安盛保險集團旗下的安盛藝術品保險公司、豐泰保險上海分公司攜手將歐美運作超過五十餘年的藝術品保險推至中國市場,以提供配合客戶需求的藝術品保險。
據了解,安盛藝術品保險公司是全球唯一經營專業藝術品、收藏品的保險公司,提供針對私人收藏家、博物館、展覽及畫廊的各類需要,度身設計保險方案,在藝術品保險市場的佔有率佔全球三分之一。不僅為各類收藏品提供完善的保險保障,也對收藏品管理、保存及損害防損提供專家的建議。
“由於藝術品市場存在專業門檻高、價值巨大、風險集中、估值困難等技術壁壘,國內長期以來缺少專門的藝術品保險産品,與國內藝術品市場的蓬勃發展脫節。”安盛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與歐美文化藝術品風險管理的行業相比,中國的藝術品風險分散手段應用不足,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個發展藝術品保險的良好契機。每個時代的財産險都是因為市場需求而不斷衍生和變化,藝術品保險作為特殊的財産險分支也不例外。”
對於準備如何發展國內的藝術品保險業務,上述安盛負責人表示,歐美發達國家的藝術品保險已經發展為一個擁有良好投保體系、相對成熟的行業,保險公司有專門的藝術品部門對展出、拍賣或者私人收藏的藝術品進行評估,由藝術品本身價格、風險系數和保險運營成本來決定。
鋻於以上幾個方面,安盛認為,作為一種特殊的財産損失保險,專業藝術品保險的建立有賴於各方面發展,其中包括培養專業藝術品核保、理賠及行銷人員;建立具有國際公信力的藝術品鑒定及鑒價的專業人員或機構;培養各類藝術品的修復專家;成立專業包裝、運輸公司及倉儲設備;提升收藏者對藝術品防損及購買藝術品保險的理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