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深圳的氣候變遷及合作行動
策展人:Jonathan Solomon , 鄧信惠
在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時,香港和深圳兩個城市要如何協同解決雙方在基礎設施上互相依賴的缺陷?香港大學為2011年深港建築與城市雙年展策劃的展覽集合了來自兩個城市的六個設計團隊,對氣候變化給該地區帶來的全面挑戰進行研究併合力提出對策。
香港和深圳是同一個共生系統裏的對應城市。香港這個從前的殖民地已成為全球貿易和金融中心,如今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被我們稱為“新興城市”的深圳,是由鄧小平構想出來的一次資本主義實驗,如今是全國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由全世界最繁忙的邊境通道相連接,香港和深圳已經形成各方匯聚的同一樞紐。在兩地的不懈努力下,不同的城市系統已經衝破重重障礙高度整合,香港和深圳之間其他重要聯繫以及包括澳門、珠海和廣州在內的廣闊的珠三角地區亦是如此。
氣候變化和全球氣候變化在當地産生的影響以及對珠三角生態的直接人為干預,將對該地區産生深遠的影響:極端的旱澇威脅著兩地穩定的水源供應;逐漸升高的風暴潮位和海平面的上升危及到各個港口的經濟生産率;同時,洪水頻率的增加,使得尤其是深圳河沿岸,需要新基建戰略。這些是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挑戰的一些例子,揭示出香港和深圳之間互相依存的關係。六個設計團隊為三個系統開發未來建築:淡水供應,港口設施以及深海灣的生態。創造出全世界最具活力的城市圈的兩個城市之間在經濟生産、自然資源綜合管理上的競爭以及他們在地緣上的親近如何産生地區共同的未來願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