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乾隆 宮廷“西蕃作”薄胎神仙故事紋碧玉碗(一對)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31 18:42:57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中拍國際2011秋季拍賣會,中拍國際,2011,秋季,拍賣會,2011中拍國際秋拍,中拍國際秋拍,秋拍,中拍國際拍賣會,中拍國際拍賣,中拍國際專題,中拍國際陶瓷,中拍國際銅鏡,中拍國際玉器

 

清 乾隆 宮廷“西蕃作”薄胎神仙故事紋碧玉碗(一對)

徑21.5

A pair of jasper bowl

21.5cm. Diam

痕都斯坦玉器素有“西昆玉工巧無比,水磨磨玉薄如紙”之稱,曾經備受乾隆皇帝偏愛,為此清宮內務府專門設立了作坊仿製痕都斯坦玉器,稱為“薄胎西蕃作”。但“西蕃作”玉器並沒按部就班地仿製痕都斯坦玉器,而是在吸取其造型別致,花紋流暢,胎輕體薄優點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工藝的優良傳統,創造出既帶有濃厚的伊斯蘭玉器製作風格,又結合中國玉雕經典工藝的玉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此類西蕃作玉器比之痕都斯坦類的伊斯蘭玉器無論在工藝和造型方面都更勝一籌。帶乾隆宮廷“西蕃作”玉器與痕都斯坦類伊斯蘭玉有兩個顯著區別。其一是伊斯蘭玉雕不用人物和動物紋飾,而“西蕃作”清宮玉器則不受伊斯蘭教義的限制,經常雕琢使用人物、動物紋。所以清宮“西蕃作”乍看似痕都斯坦類的伊斯蘭玉器,但一看紋飾有動物、人物紋便可知二者的區別。其二是看玉料,痕都斯坦類玉器用玉都是産于印度西北部及阿富汗地區的白玉料,玉料多帶有蠟光和蠟質感,而“西蕃作”玉器多用中國和田一帶的玉料,二者在玉料上的差別很明顯。

古人尚青,《周禮》有:“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在過去的時代傳統下碧玉器多作為禮器或祭器,在宮廷中其等級並不低於白玉。清朝乾隆中期以後,新疆回部、準部的叛亂被平息,美玉供應不絕,源源輸入,碧玉遂成為宮中普遍喜愛和使用的玉種。現今所見清宮舊藏之玉器,尤其乾隆時期,多以碧玉見長。

此對玉碗精選和田碧玉精雕細琢,器形耗費玉料之大,可謂不計成本。其胎薄如紙,工藝之精令人驚嘆,乃典型的西蕃作。外壁開窗飾六幅紋飾,三組雲龍紋與三組神人故事圖相間。神仙人物上身為人身,下半身為魚身或龍身。雙手持法器,法器飄出雲霧,雲霧之中漂浮有廟宇、山石、寶螺、摩羯等,均為神仙所用之法寶。人物上身著天衣,衣紋流暢自然。周身飄帶飛舞,如意雲紋相間。穿梭于海水之中,面容豐滿,頗有唐宋之風。其中六組雲龍紋,龍口大張,吞雲吐霧,周圍如意雲紋飄舞,龍鱗清晰錯落。如《三國演義》中描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大龍之旁還有小龍與大龍相互應,有龍教子之意。

此對玉碗紋飾罕見,縱觀歷代玉器,未見神人題材能與之媲美者,其龍紋氣勢頗有皇家氣息,或為皇家祈雨祭祀之用。底款:“大清乾隆年制”,字口深俊,並施以描金,更見其等級之高。保存至今仍品相完整,極為珍貴。

RMB:200,000-250,000

下一頁雞血石山子上一頁雞血石網網有魚擺件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