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窯變釉梅瓶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31 16:45:1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中拍國際2011秋季拍賣會,中拍國際,2011,秋季,拍賣會,2011中拍國際秋拍,中拍國際秋拍,秋拍,中拍國際拍賣會,中拍國際拍賣,中拍國際專題,中拍國際陶瓷,中拍國際銅鏡,中拍國際玉器

 

清乾隆 窯變釉梅瓶

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暗刻篆書款

來源:文物商店舊藏

北京瀚海2007春季拍賣會Lot2573

乾隆皇帝自幼深受胤禎的熏陶,追求風雅,于宋人之花事尤為鍾情,每一次出宮巡幸各地,皆喜歡採摘沿途各式野花,點綴輦輿,增添意趣,還賦寫 :“飽參秋卉春葩,貯就常看不謝”。之句盛讚唐英新制的插花轎瓶。在清宮舊藏《弘歷古裝像圖》之中,乾隆皇帝一手執筆,若有所思地坐在案前,左側出現“旁有一瓶梅,橫斜數枝入”的瓶花情景,極見逸意,由此觀之,乾隆皇帝對趙宋風雅的刻意追求深深體現在花道之中。

窯變釉是唐英督理景德鎮禦窯廠時倣鈞窯釉色所繁衍出的一個創新品種,《稗史彙編》有雲:“瓷有同是一質,遂成異質,同是一色,遂成異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謂窯變。” 鈞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它將含有不同呈色元素的色釉融于一體,在窯爐中高溫燒制,釉料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在熔融過程中,呈現色彩斑瀾的釉色,千種風姿,萬般異彩。借用唐詩來讚美窯變釉恰如其分,“高山雲霧霞一朵,煙光空中星滿天,峽峪飛瀑兔絲縷,夕陽紫翠忽成嵐”。窯變釉開創于我國陶瓷釉彩裝飾的新途徑,它突破了傳統的單一色釉,是青瓷工藝的創新和突破,為中國陶瓷工藝美學開闢了一個新境界。宋代鈞窯器稀少名貴,有“家有錢財萬貫,不如鈞窯一片”之説。鈞窯等宋代名窯色釉瓷為世人所推崇,後世多極力倣燒。明清時期景德鎮窯倣鈞始於明宣德時期,清代雍正、乾隆兩朝,復古之風盛行,倣宋代五大名窯的顏色釉瓷取得了輝煌成就。當時協理窯務的督陶官唐英曾派人赴河南調查宋鈞窯的配製方法,經多次試製燒成倣宋鈞器,成功地燒造出幾可亂真的倣鈞釉,成為清代名貴的色釉品種之一。

此梅瓶即為唐窯之窯變佳器,外形俊秀挺拔,線條優美流暢,予人高貴靜穆之美。釉色艷麗,垂流似霞若焰,典雅雋秀的器形與瑰麗明艷的窯變釉完美地結合,達到了“合於天造,厭於人意”的藝術境界。通體色澤有如紅寶石之妍麗,紅、藍二彩斑斕交融,動感強烈,富於韻味,喻為“火焰紅”。色澤瑰麗明艷,紫、藍、月白交織富於動態,紅紫交融,藍白相掩,縱橫變化,無有窮竟,此等虛幻之景,惟畫師為能狀其微妙,惟文人為能聞其精深。

此梅瓶之所以稱為唐窯佳器,因其收入為唐英所編《陶冶圖冊》之中。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陶冶圖冊》為乾隆初期(三年至八年)如意館畫師孫祜、周鯤、丁觀鵬受命合繪,詳實地記錄當時禦窯廠的生産狀況與展現開發的新技術,其中在“琢器造坯”中就有此梅瓶留影,圖中其他器形的瓷器均能與當今所存者一一對應,可證此圖所畫不誣。如此清楚真實的記錄令人驚喜,仿佛讓人重回當年禦窯廠一睹製作之盛況。

A prunus vase with flambé glaze

Period of Qianlong , Qing Dynasty

36.5cm. height

RMB:2,200,000-3,600,000

下一頁清嘉慶 黃地洋彩開光花卉紋大碗一對上一頁清乾隆 青花礬紅九龍紋大盤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